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不同时期的梅毒有哪几种不同的病发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12 09:20:18 浏览次数:1595

出生前妊娠后期发病。早者在出生后2~3周,晚者出生后6~7个月内出现临床症状。先天性梅毒婴儿中约70%~80%可有骨软骨炎病变。围绕着骨骺的四周,所以称病变为骨骼炎较符合。常见于长骨干骺端,骨骺四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致骨化过程受阻,骨骺变宽,骼线不齐。软骨多为不成熟型细胞的增殖,细胞间质虽可钙化,但骨母细胞。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5~15岁为多见。主要表现为骨膜炎,骨炎,骨髓炎,滑膜炎。病理改变与后天性梅毒的第三期相似。主要特征为胫骨、股骨及颅骨明显的成骨改变。病变局部有肿胀压痛,有时自觉痛明显,呈钻刺样骨痛,全身无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严重的骨膜下感染可以侵犯皮质,但树胶肿性骨髓炎较少见。

骨关节的病理改变发生在梅毒的第二、三期。第二期可累及骨膜,骨皮质,松质骨和滑膜,如关节囊,滑囊和腱鞘等。其中以骨膜炎为多见,约占三分之二。好发于胫骨,尺骨,桡骨,腓骨,股骨,肱骨等。常见于成年人梅毒发疹期发生。早期X线片上无变化,晚期显示骨皮质梭形增生。骨面有时光滑,有时有虫蚀样缺损,骨髓腔内发炎者较为少见。

一期梅毒在出现硬下,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四周的淋巴结进入血液传播到全身,使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及器官受累,经过6-8周的潜伏期,可出现低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食欲不振。浅淋巴结大、皮肤粘膜疹、骨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脑膜炎等症状。这一段时期,临床上叫作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疹表面梅毒螺旋体很多,因此传染性也最强。

二期早发梅毒疹。其特点症状复杂,疹型多样,损害分布广泛、稠密、对称、无融合倾向、境界清楚、呈铜红色、不痛不痒;血清反应呈强阳性;不治疗也可完全消灭。疹子形态虽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班疹型:本型常见。主要分在躯干、四肢近端内侧。皮疹大小不等,多为1-4厘米直径大小的红斑,常为椭圆或圆形,铜红色,境界清楚,可自然消退。

2)丘疹型:此型易常见。疹子约米粒、黄豆到指甲大小,坚实,浸润明显,呈铜红色,境界清楚,有的表面有鳞屑,类似银屑病,躯干、四肢的屈则及掌跖等多见。

3)脓疮型:本型少见。多发生在身体虚弱的病人,全身症状较重。皮疹表现类似痤疮痘疮样、蛎壳样及深脓疱疹样,愈后遗留疤痕。

4)扁平湿型:此属于湿丘疹型梅毒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或皮肤易摩擦的部位,如大小阴唇间、肛门、包皮内、股内侧、腋窝、乳房下等。湿丘疹互相融合,呈隆起表面平坦,有时呈疣状或乳头状,表面湿烂,大量渗出液内含有梅毒螺旋体。

5)脱发型:常发生于颞颥部,呈虫蚀状,弥漫性少见。梅毒性白斑:有色素消失,可持续数日。粘膜损害:一种是粘膜红肿,另一种是粘膜呈线糜烂状,有渗出物凝聚其表面形成灰白色的粘膜斑。

第三期表现以骨炎及骨髓炎多见。成年人在梅毒感染后3~7年发病。骨皮质病变以增生为主。也可伴有虫蚀样骨破坏,为树胶肿性病变的表现。骨髓腔内也可发生,并可穿破软组织形成管,死骨很少见。颅骨为好发部位。长管骨中则以胫骨,尺骨、桡骨,肱骨为多见,病变常可累及整个骨质。则的肿块呈弹韧性硬结,有时可穿破成溃疡。若向深部发展也可侵犯颅骨内板,并向内穿破致梅毒性脑膜炎。

晚期梅毒患者可发生梅毒瘤性关节炎。多侵犯四肢大关节。发生于膝关节为最多。轻痛,运动受限,少数梅毒瘤可破溃形成瘘管。X线表现为关节的软组织肿大,骨质有增生及破坏。

以上是我院专家对“不同时期的梅毒有哪些不同的病发症状?”的介绍。如果您还想更多的相关知识,或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与我院在线医生进行交流,欢迎您的垂询!

(编辑:向荣)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