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警惕皮肤病高发
王女士最近心情不太爽。前不久,感觉自己浑身乏力、食欲不振,还稍稍有些发热。原以为没什么大事,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腰上开始出现一些丘疹,后来又变成水疱。王女士被这些水疱吓坏了,赶紧到哈医大二院皮肤性病科请教专家。该科副主任姚军英教授告诉她,她所患的病是带状疱疹,是一种秋季常见皮肤病。
据姚军英教授介绍,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
带状疱疹发病的症状是: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并没有明显症状。皮肤会出现局部潮红,之后会出现密集性丘疹。这些丘疹会迅速变为水疱,水疱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
刘老师曾有过全身过敏,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他的双小腿前边的皮肤变得粗糙、干裂,痒得厉害。白天工作时忍不住两腿互相搓,夜晚更是不停地用手抓。擦了治皮肤病的药,可是效果一般;用热水烫,当时感觉很舒服,可一旦不烫,痒又来了。经医生诊断,刘老师患的是皮肤瘙痒症。
据哈医大二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栗玉珍教授介绍,皮肤瘙痒症是秋冬季常见的皮肤病,它分为全身性瘙痒病和局部性瘙痒病两种。
秋季皮肤瘙痒是因为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同时,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如洗衣粉等,这就极易引起瘙痒。如果患者在瘙痒时抓挠,就会引起继发性皮炎。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
近几日张女士的孩子前胸后背皮肤出现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子,有的疹子有水疱,有的水疱抓破后变成结痂,同时瘙痒,经小孩一抓,浑身血肉模糊。经医生检查,确诊为水痘。
栗玉珍教授说,虽然水痘常好发于冬春季,但近期门诊水痘患儿有所增加。水痘跟带状疱疹一样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入侵后,先在患儿的呼吸道繁殖,继而侵入血液,大约经过2周的潜伏期开始发病。一般起病较急,有发烧、头痛、咽痛、四肢酸痛不适,之后不久就会自头面部和躯干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并迅速变为米粒至绿豆大小的圆形小水泡。水泡初为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壁较薄易破,有痒感。数日后疱疹干而结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疤痕。
小儿出水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吃透疹药。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水痘出的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给孩子吃透表发疹的药,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其次要避免破水痘。不要人为地刺破水痘,并要防止病儿用手抓破水痘。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水痘,以免痘疹被抓破化脓感染。此外还要注意隔离。水痘传染性很强,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
二要注意去除痘疹发痒诱因。病儿发热时要让病儿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病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三要注意并发症。个别水痘病儿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如发现病儿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防止日晒仍很重要。秋天往往容易让人忽略了紫外线的存在,因此这个时期反而最容易受到日晒之害。栗玉珍教授提醒,在夏季为了预防紫外线侵入而变厚的皮肤,在秋天已逐渐地变薄,因此更应该留意紫外线,外出最好也和夏天一样擦上防晒面霜。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让皮肤长时间地暴露在紫外线之下。
皮肤保湿防止干燥。栗玉珍教授提醒,到了秋天,原本比较活泼的皮脂和汗水的分泌会慢慢减少,皮肤也易干燥。因此,皮肤的保湿就显得相当重要。以前一直使用酸性较强的化妆水的人,现在可以改用酸性或中性化妆水,乳液和保湿化妆水的量也要增加,这样才能给表皮较充足的水分。
干性皮肤以及年纪较大的人,皮肤感觉干燥的时期也会来得比较早,所以只要肌肤有凉风如水的感觉就应尽早使用面霜,补充皮肤所需的油分。
饮食中,每天都不可以缺少蔬菜、水果、海藻、鱼、牛奶,尤应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矿物质,它们可以抑制皮肤发炎,并具有增白肌肤的功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