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皮肤病高发图
秋季天气多变,易导致人们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多种疾病。记者近日从省城各大医院门诊发现,因患皮肤病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皮肤科专家表示,秋季气候干燥,是各类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答:秋季皮肤瘙痒症可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前者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精神性因素、过度清洁皮肤也会导致瘙痒。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部。常见症状为全身或局限于肛门、阴囊或女性阴部剧烈瘙痒,为阵发性,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病人常用手抓挠不止。
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最好的办法是选用一些皮肤病人专用的浴液,既可以清洁皮肤,也不至于因为不恰当的洗澡导致患处面积扩大和交叉感染;避免冷热刺激;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穿柔软宽松的棉织品或丝织物;满身汗时应先用毛巾擦干,不要马上吹风扇或冷气。
问:皮肤病会不会遗传?
答:会。比如遗传过敏性皮炎。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约7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遗传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比双亲中只有一方有遗传过敏史的要高。
问:现在好多人得了湿疹,那什么叫湿疹?
答: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自觉剧烈瘙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病因较复杂。多由于某些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其他影响因素亦多,因而与接触性皮炎不同。原因不易除去,易倾向复发和慢性化。
外界因素:如化学制剂、化妆品、香料、染料、清洁剂、动物毒素、蛋类、鱼虾及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细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
体内因素: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静脉曲张,多汗,皮肤干燥等。
问:湿疹有哪些症状?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湿疹?
答:湿疹有三种: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急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经过中常循一定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可并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自觉灼热及剧烈痛痒。
亚急性湿疹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慢性湿疹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可略有差异,但一般均具有以下特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显著;患部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化。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仍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慢性病程,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平时自觉症状不显著,每当就寝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问:得了皮肤病该不该忌口?
答:很多皮肤病患者在就诊后都会问医生,是否需要忌口。的确临床上有许多皮肤病需要饮食调剂。如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红皮病、脂溢性皮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饮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皆可因吃刺激性食物或发物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对那些有食物过敏因素的患者,在发病期间或疾病痊愈后,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鸡、鸭、鹅等禽类食物以及葱、姜、蒜、辣椒、芫荽、酒类等刺激或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问:皮肤病能预防吗?
答:要想预防皮肤病,就要搞清楚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后果,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防范。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对油性皮肤要经常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对干性皮肤则应少用肥皂。
保持皮肤弹性:在寒冷季节,要经常用润肤剂涂于皮肤,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柔软,减少皮肤皲裂。
保护头皮:头发有保护头皮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应注意经常修剪,定期洗头,保持头皮的清洁。
清洁指甲:指甲要经常修剪,并清除甲前端下的污物。
保护皮肤:即使是皮肤有细小的破损,也要及时处理;对已有感染的皮肤要在清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适当进行隔离,防止接触感染;对瘙痒性皮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要防止因抓挠引起继发感染;暑天,痱子是皮肤感染的先兆,因此,防痱、治痱至关重要。
问:生活习惯和得皮肤病有没有关系?
答:许多人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一些皮肤病越来越重,或久治不愈。
过度搔抓: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皮肤痒了就会产生搔抓的欲望,一点儿不搔抓是不现实的,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皮肤病。许多患者为图一时痛快,用力搔抓皮肤瘙痒处,直抓到皮肤出血为止,结果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过度搔抓可导致许多皮肤病加重,比如可使神经性皮炎的病变皮肤逐渐粗糙、肥厚;可使急性湿疹进一步扩散,加重渗出。所以,皮肤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尽可能避免搔抓,瘙痒剧烈时可及时服药或涂药止痒。
热水烫洗:许多患者用热水烫洗皮疹,虽然这样能解一时之痒,但过后会加剧瘙痒,尤其是急性湿疹等皮炎,热水烫洗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过敏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渗出和糜烂加重,使病情恶化。所以即使是中药熏洗和目前流行的桑拿浴,对于急性湿疹和急性皮炎患者也是不适宜的。
使用碱性洗涤剂:许多皮肤病患者,如手部皲裂性湿疹患者有反复使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或洗涤灵洗手的习惯。其实,这些洗涤用品容易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使皲裂、瘙痒加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用肥皂洗澡可抑制皮脂分泌,使皮肤更干燥,从而加重瘙痒。因此,这类患者可试用含油脂丰富的香皂。
滥用药物:可以说,因滥用药物而导致皮肤病加重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手癣,结果导致皮疹范围越来越广泛。面部长了扁平疣,滥用激素药物治疗后越治越多,越治越大。面部脂溢性皮炎长期外用激素,引发了顽固难治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急性糜烂渗出性湿疹,滥用软膏类制剂,导致皮疹扩散、渗出加重。所以,治疗皮肤病首先要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根据皮疹的形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问: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如何保护皮肤?
答:秋天应该是调养皮肤的好时节,这样可以为即将来临的寒冬做准备。皮肤的状况会受季节、气候、年龄、活动量和某些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因此护肤品的用量和种类、使用部位也得视皮肤状况而不同。
皮肤有干痒或上妆不顺滑的情形,就说明你的皮肤属干燥型。在选用化妆水时,一定要挑酒精成分少的;乳液则要选择滋润成分高的。
如果秋天你的额头和鼻头仍然泛油光,那就是油性皮肤。只需在两颊略感干燥的部位擦比较滋润的保养品,无需全脸涂抹。
恰好介于上两种之间的皮肤,应该在涂抹乳液外,再用面霜。
眼部容易产生皱纹,秋冬尤其容易出现因缺水产生细纹的现象,可以早晚使用眼霜。
眼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手指将眼霜以轻点的方式拍在眼周距离眼眶约半厘米的地方,不要太靠近眼睛,避免眼霜进入眼睛,刺激流泪。拍入皮肤,即使觉得仍有眼霜浮在皮肤上,也不要又揉又擦,把纤薄的眼部皮肤弄出皱纹。
·记者 李守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