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接触性皮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08 10:05:07 浏览次数:1600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变应性两种。

一、原发性刺激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皮炎,接触后几分钟至1-2h发生急性皮炎。发病时间和反应的程度与刺激物的性质、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等有关。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二、变态反应接触物本身不具强烈的刺激性。不是每个接触者都发病,仅少数人接触该物质后,在皮肤或粘膜上发生皮炎。这些接触物多为小分子化学物质,属半抗原,须与表皮蛋白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才获得抗原性,引起Ⅳ型变态反应。皮炎程度决定于该物质的致敏性与患者的反应性。首次接触后,须经4~5天以上至20天的潜伏期,以后再接触,多在24小时内发病。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刺激物,种类甚多,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类:

1.动物性:如各种动物的皮毛,某些动物如蝶蛾类、蜂类、水母、斑蟊虫、恙螨等。

2.植物性:如野葛、除虫菊、芥子、巴豆、大蒜、荨麻、毒物藤等。

3.化学性:最多见。绝大数接触性皮炎均系化学性刺激物所引起,如药品、染料、洗涤剂、农药、油类、化妆品、化学纤维及塑料制品,化工原料及其成品等。

① 头、面:染发水、头油、帽沿内皮革或漆布、眼镜架、化妆品、外用药、植物花粉等。

②颈:衣领、围巾、项链等。③腋:除臭、除汗、消毒剂。④躯干:衣料、洗衣剂、肥皂、吊带金属和扣镀镍层等。⑤臀、阴部:裤叉、生理用品、避孕用品、外用药。⑥手部、腕:手套、肥皂、洗涤剂、手表带、手镯、职业及家庭各种接触物。⑦脚:鞋、袜、外用药等。

4.根据临床症状缓急,一般分急性皮炎、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及原发刺激性皮炎4个类型。

(1)急性皮炎:轻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色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头大丘疹,密集分布。重者则见红斑肿胀明显,在红斑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进而发展成大疱。水疱或大疱破溃后则有糜烂、渗液结痂。当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脸、口唇、包皮、阴囊等处时,则局部肿胀明显,呈限局性水肿,皮损表面纹理消失发亮,界限不清。自觉局部瘙痒或灼热。约经1~2周后皮疹干燥后结痂或脱屑而愈。或局部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2)亚急性皮炎:由于长期接触某种致敏物质,不能及时去除之。或由急性皮炎转变为亚急性皮炎。皮疹红斑、水肿不明显,表面见丘疹或小水疱。渗液明显减少。局部可见鳞屑性炎症斑片。部分结浆液性痂。瘙痒明显。

(3)慢性皮炎:由于致敏物质长期接触、未能全部除去其致敏因素。或由急性亚急性皮炎转化而来者。皮疹见在接触部位出现局限性皮肤粗糙、肥厚、鳞屑脱落。若在手足部者,易出现皲裂等,皮疹周围可有色素沉着或抓痕。自觉局部瘙痒。

(4)原发刺激性皮炎:是由强烈刺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等直接接触。因为该类物质对皮肤刺激较强烈,在接触后很短时间内发病。开始局部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严重者表皮坏死脱落。甚至坏死深及真皮,发生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急性皮炎示表皮细胞间或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棘层内及角层下水疱,疱内有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真皮上部血管扩张,结缔组织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亚急性皮炎为表皮海绵形成,表皮内水疱。棘层轻度增厚,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慢性皮炎呈明显棘层增厚,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真皮浅层血管壁增厚,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原发刺激性皮炎与急性皮炎不易区别。原发刺激性皮炎表皮坏死(胞浆空泡变性及核浓缩)较明显。真皮内以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为主。

1.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种类、性质及其浓度、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部位面积的大小,以及抗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一般发病较急,轻者局部仅有充血表现为轻重不等,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则在红斑基础上发生丘疹,小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若原发性刺激物为强酸,强碱或其它强烈化学物质常可引起坏死或溃疡。皮炎发于眼睑、包皮、阴囊等皮肤组织疏松部位,则皮肤水肿异常显著。

2.皮损一般仅局限于刺激物接触部位,以暴露部位为多,境界边缘清楚,形状与接触物大抵一致。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发病者,甚至因机体高度敏感而泛发全身着亦有之。

3.自觉灼痒,重者感疼痛,少数患者有时可引起全身反应,如畏寒、发热、恶心头痛等。

4.有些变态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敏感状态可以逐渐降低,但有的敏感性可以越变越高再接触则越发越重;部分患者其敏感性始终保持不变;另一些患者的敏感性下降若干年后,也可再度增高,而对接触物再发生反应。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