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龋齿说NO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采写:本报记者高琛琛通讯员蒋楚剑
受访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主任宋光泰教授
牙齿是人类重要器官,除参与咀嚼、言语等功能外,拥有一口洁白漂亮的牙齿,还是较高的社会地位、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标志。9月20日是第二十二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窝沟封闭,保护牙齿”,旨在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而在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现状仍不容乐观,统计显示,5岁儿童龋齿率达64%,长“虫牙”已经成了大多数孩子必经的痛苦记忆。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孩子免受虫牙之苦?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口腔保健?记者为此专访了儿童口腔医学专家。
孩子更容易长“虫牙”
“妈妈,我牙疼!”许多人都曾有过幼时患虫牙的经历,对明晃晃的仪器和治疗中的疼痛至今心怀恐惧。记者采访多位口腔专家发现,由于龋病的病程进展缓慢,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及生命,因此在最初发病时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平时的接诊中,许多情况下都是孩子叫疼了,家长才带孩子就诊。但龋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它的发展是不可逆的,若能早期预防、治疗,则能轻松打败“虫牙”,而一旦牙齿被龋坏,受损的牙齿就不可能再重新生长,患儿不得不经受更多的痛苦和更漫长的治疗过程。
何为龋病?它是如何形成的?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主任宋光泰教授解释,龋病(俗称的虫牙、蛀牙),就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在容易造成细菌滞留(如发育窝沟部位)的牙体组织上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如同人体的感冒一般常见,是口腔最常见的两大疾患(龋齿、牙周疾病)之一。
孩子相比起大人来说,更容易患龋病。宋教授解释说,因为儿童新长出的恒牙没有被磨耗过,其咬合面的发育沟相对更深,在清洁口腔时,其中的致病菌和食物残渣难以完全被清除。与成人的饮食习惯相比,大多数孩子又更偏好甜食、碳酸饮料,这样的口腔环境就更易造成细菌滋生。此外,孩子清洁口腔的程度也不及成人,所以少儿期的龋病发病率远远高于成年人,我国青少年后牙窝沟龋占龋病的80%-90%。
如果对龋齿掉以轻心,不加治疗,牙体硬组织则会不断地遭破坏,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根,最终可造成牙丧失。这样不仅会影响消化功能,而且如果龋齿发生在童年时期,龋病导致的牙齿缺失,可能会影响患儿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使孩子身体的健康素质下降。而长期拖延牙病,还可能会成为诸如慢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疾病的发病诱因,届时只怕悔之晚矣。前牙(门牙)的破坏,既影响美观,进而影响患儿心理健康;又影响发音,导致语言学习障碍。
窝沟封闭:“防龋卫士”治口腔未病
宋主任介绍,目前为止,窝沟封闭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为有效、最为经济、最有可操作性的防龋干预策略。在欧美国家,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儿童中大规模开展窝沟封闭,文献显示,这一举措使儿童患龋率下降了75%。
什么是窝沟封闭,它为什么能预防龋齿?宋主任解释,所谓“窝沟”,就是儿童后牙咬合面凹凸不平的凹陷部位。因为每颗牙齿的窝沟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深的窝沟更容易生“虫牙”。窝沟封闭即在不影响牙体组织的前提下,在牙齿表面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形成一层保护性膜,将窝沟“屏蔽”起来,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外来的细菌、食物残渣等致龋因子“入侵”窝沟,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从而达到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目的。做窝沟封闭,孩子毫无痛苦,十几分钟就能顺利完成。
孩子多大时做窝沟封闭最好?具体而言,以下三个年龄段都是适合做窝沟封闭的。
2.5岁-3岁儿童,可以封闭乳磨牙。乳磨牙3岁左右萌出,11岁-12岁左右才会被新萌出的恒牙替换,所以乳磨牙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7岁-8岁左右儿童,此时,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已经萌出,它是口腔中萌出最早的恒牙,也是发挥咀嚼功能、影响牙齿排列、影响颌面部发育的极其重要的四颗牙齿(上、下、左、右各1颗),是做窝沟封闭的“重点保护对象”。
11岁-12岁的儿童,此时,恒磨牙已经萌出,做窝沟封闭效果也很好。
常见的窝沟封闭的使用材料多为白色和无色,现在,还有粉红和蓝色等多种七彩的颜色可供选择。孩子喜欢漂亮的颜色,更愿意接受窝沟封闭治疗,也更方便医生进行例行检查。
(下转C15版)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