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牙变蓝不知铅中毒
本报讯(记者游曼妮通讯员周四根)在电子厂上班一年牙齿变成蓝色不知是铅污染,在鞋厂打工经常被“香味”熏昏了头原来是苯中毒,为了让更多女工不被“职业病”击中,广东省工会女职委计划今年在南海企业试点推行“女职工安全同伴教育”。
漂亮蓝牙原是铅中毒
6月初,在东莞打工的陈菊芬心有余悸地向省工会女职委工作人员讲述自己“死过返生”的经历:两年前,陈菊芬应聘到东莞某电子厂做组装工人,不久,她发现牙齿变成了蓝色,开始她还给好友写信说“牙齿自动染色感觉很时髦,挺漂亮的。”两个月之后陈菊芬出现乏力、口腔有金属味、食欲减退、关节酸痛等症状。向工厂反映无果后,陈菊芬自己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铅中毒,立即进行了“驱铅”治疗,病好后她便辞了这份工作。
据陈菊芬称,以前工作的电子厂防护设施非常不规范,车间和工人宿舍并排紧挨,而她床位上的窗口就正对着车间的排气扇。医生分析,电子厂经常进行铅块铅粉的高温加热,大量铅烟逸出迅速氧化,重新凝结为铅烟,铅及其他化合物主要以铅尘、铅烟或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陈菊芬的蓝牙就是从这个排气扇排出的铅烟造成的铅中毒迹象。陈说,厂里大部分打工姐妹对此一无所知,很多人都抱着“身体不舒服撑撑就算了”的心态继续在有毒环境中讨生活。
记者从广东省工会女职委投诉材料中了解到几个相似个案:南海大沥一鞋厂的女工曾某从事刷胶水的工作,强烈的天那水“香味”曾令她觉得身心愉快,热爱文学的曾某甚至写诗赞美这是“花房的芳香”,但不久后她就出现头晕、头疼、恶心等症状,向厂方要求休假时遭到解雇。后来曾某咨询职业病医院方知,这些的症状属于轻度甲苯中毒,曾某十分庆幸自己逃脱了“魔爪”。女工何香莲在珠海一家制衣厂打工,厂家没有配备活性炭口罩,她在毫无保护的状态下干电剪裁衣的活儿,何香莲一度非常自豪:她剪过长毛、灯心绒、平绒、合成纤维,可以说没有什么原料没见识过。然而,今年上半年她频频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疼等毛病,医院检查显示她的肺部吸入了过量的纤维性粉尘,何香莲现已离开工作岗位两个月,但肺部仍有点状阴影。
据记者了解,打工者很少会在发病之前了解“职业病”相关法规,更加不会联系自己的工作环境去怀疑是否会得病。陈菊芬告诉记者,吃了一次亏以后,她不时会在老乡姐妹中讲经验教训,希望尽量减少一些糊涂的遭殃者。
南海试点安全同伴教育
据介绍,广东省1400多万外来打工者中,60%以上是女职工,这些女职工主要从事玩具、制鞋、电子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女职工们大多缺乏职业卫生知识和个体防护知识,容易受到职业病的危害。
近日,广东省工会女职委邀请专家研讨“工会职工卫生和职业安全培训项目”,确立今年将在佛山市南海部分企业为试点,推行“女职工安全同伴教育”新模式,并逐步在全省推广,该培训活动由亚洲基金会和利惠基金会资助。省女职工委表示,将大力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培训工作,开创一种让工人骨干来培训工人,提升广大女职工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意识的同伴教育。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