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宜昌中心医院成功救治一罕见型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发布日期:2014-10-28 11:37:19 浏览次数:1596

中国经济网宜昌10月17日讯(钟愿明 通讯员韩毅 孙亚娟)近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收了一例比“熊猫血”还罕见的RH(E c)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宝宝。在该院儿科、输血科和市中心血站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找到合适的血源救治,目前该患儿恢复良好,已出院。

据医院儿科主任王敏介绍,9月30日家住枝江的董女士在枝江市人民医院剖腹产娩出一2900g的男婴,这让一家人格外高兴。然而宝宝在出生后第二天就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深,到第三天,经皮测胆红素达21g/dl,大大超过了15 g/dl的正常值,随后患儿于10月3日转到市中心医院治疗。入院后, 患儿胆红素高,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医生高度怀疑是新生儿溶血病,但家属反复强调在枝江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董女士和宝宝的血型相符,同为B型RH(+)。此时患儿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已低至58g,全身皮肤苍白得像一张纸,需要紧急输血,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但输血科反复进行交叉配血,都有凝集反应,无法成功。由于医院检查条件限制,为了明确诊断,医院立即联系了宜昌市中心血站,并将母子的血样本送市中心血站再次检查。

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却也解开了宝宝发生溶血的原因。原来董女士的血型为RH D(+)c(-)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型,由于母子的c、E抗原不合,在怀孕的过程中,母亲体内产生了对抗宝宝血液的RH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了宝宝体内,才引发了溶血,所以要救治宝宝就必须找到与妈妈血型相符的血液输入,才能避免红细胞被残存的RH抗体破坏,导致溶血的再次发生。

听闻患儿情况紧急,市中心血站启动特殊程序,组织人员加班。从10月3日晚上7点开始与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一起为患儿寻找合适的血源。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10月4日凌晨3点,从中心血站库存的数袋B型血液中侥幸筛出了E和c抗原均是阴性的血液共2个单位。筛选出的血液与患儿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结果相符,患儿终于成功输上了血液。10月4日上午9点复查患儿血色素已上升至123g,患儿皮肤颜色转红润,生命体征平稳。

王敏主任告诉记者,新生儿溶血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符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的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当新生儿发生溶血时,会对母亲和孩子进行两种血型的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患儿的救治方案。HR血型其中含有6种抗原,即C、c、D、d、E、e,凡人体血液红细胞含D抗原(又称Rh抗原)为Rh阳性,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所以目前常规RH血型检测鉴定实际仅仅检测的是RH(D)抗原,在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例中也以RH(D)为常见,其他Cc、D、Ee型极少,然而这个宝宝恰恰是非常见的c、E抗原阴性的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