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母乳喂养遭遇乳腺炎

发布日期:2014-10-11 05:14:10 浏览次数:1595

本期主题:乳腺炎

@卡桑妈妈:

我刚坐完月子,之前一直母乳喂养都很顺利。但最近这几天,我觉得乳房胀痛,皮肤红肿发烫,身上却打寒战,好像在发烧。乳量也变少了,宝宝每天都饿得哭。医生说是乳腺炎,我该怎么办啊?

“微咨询”方法

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肇毅:

发生急性乳腺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乳汁淤积是导致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因素,此时入侵的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而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发育不好(过小或内陷),乳汁分泌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哺乳姿势不正确、乳腺管不通畅等;另一方面,细菌入侵是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必备条件。细菌可由乳头破损、皲裂处入侵。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上的细菌可以与人“和平共处”,人的皮肤是抵御其入侵的天然屏障,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的防卫屏障受到破坏,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另外婴儿养成含乳头而睡的习惯,会使婴儿口腔内细菌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继而扩散至乳腺间质引起感染。

产后3-6周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且好发于初产妇,初产妇的人数要比经产妇多1倍。这是因为初产妇乳头皮肤娇嫩,耐受不了婴儿吸奶时对乳头的刺激,常造成乳头组织损伤,形成裂口。乳头裂口后,因婴儿吸吮引起剧痛,妈妈们喂奶时间缩短,甚至不敢再让乳儿吸吮乳头,这就使大量乳汁淤积在乳腺内,以致母乳在乳腺内逐渐分解,分解后的产物最适合细菌的生长,此时化脓性细菌经由乳头裂口沿淋巴管侵入,在乳腺内迅速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其实在孕中期,孕妇就要开始着手预防急性乳腺炎了,比如用温水经常擦洗乳头,使乳头、乳晕的皮肤变得坚韧,可减少和避免婴儿吸吮时的创伤;对于乳头内陷者应在产前开始矫正,应经常牵拉乳头,或用乳头内陷矫正器矫治,以防后患。产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使身体尽快恢复,以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乳头卫生,产妇应勤换内衣和乳罩,每次喂奶前、后均应用温水清洗乳头,以减少附着于乳头皮肤上的细菌,乳罩内可以垫上柔软、吸水性强的细布,以防乳头擦伤;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先用一侧乳房喂奶,喂完后再换另一侧,婴儿未吸完的乳汁,一定要排空,以防乳汁潴留,而且不要养成婴儿含着乳头睡觉的坏习惯,以免咬伤乳头。

平时,产褥期妇女也应提高警惕,对乳房进行自检,因为急性乳腺炎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发现乳房上有硬块,继而肿块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明显,可出现跳痛,特别伴体温升高或寒战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积极治疗,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发生急性乳腺炎时,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喂养,而且还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不但不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吸干净,必要时可用抽吸的方法排空乳房,也可应用手法或器具挤奶,尽量将乳汁排空是最有效的措施;同时,可以局部理疗和热敷,这对早期炎症有效;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以酌情应用抗生素。

而当乳腺局部化脓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通过挤奶或吸奶器抽吸的方法将乳汁排尽,避免乳汁残存引起新的感染,与此同时,仍可让孩子吃另一侧健康乳房的母乳;一旦形成严重感染就需行脓肿切开引流,坚持换药,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除此之外,需按照医嘱积极采取回奶措施。新妈妈一旦出现乳腺炎的病征,须立即就医,果断治疗,别让宝宝的 “粮库”出问题。另外还可以结合中药疏肝通乳、清热解毒等法治疗,效果会更佳。

我们的微博:

江苏微博名医团

使用方法:关注微博,提问@,专家讨论,比什么都方便。如,“我想问一下,关于×××××。@江苏微博名医团”,是不是很简单?

我们的微信:

金陵晚报江苏微博名医团

使用方法:手机微信打开,点击“朋友们”-“添加朋友”-“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一切都搞定。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 王凤良:

现在的医疗卫生条件比以前要好很多,在疾病初期,即刚刚有乳汁淤积而未遭受细菌感染的时候,大部分年轻妈妈就会到乳腺专科门诊及早求医,所以因积乳化脓而行手术切开引流的患者现在已不多见。

对于乳汁淤积来说,常规的治疗方法比如热敷、加强母乳喂养、人工排空乳汁等方法基本可以解决问题。但在大量的门诊患者当中,确实也遇到过比较“顽固”的乳汁淤积患者:往往是跑了多家医院,尝试了很多方法,却都未明显奏效。其实,在此时我们还可以尝试配合祖国传统医学里的推拿按摩来治疗,往往会峰回路转,大多问题可能因此迎刃而解。

运用中医传统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疏通乳腺,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乳管、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推拿按摩在国外被称为“绿色疗法”,即治疗期间无毒副作用,也不影响哺乳的正常进行。 具体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健侧乳房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可以在患侧乳房上涂抹少许润滑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动作一定要温柔舒缓。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乳局部,在硬结处施以反复轻揉,顺、逆时针各100次。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用力,抓捏患侧乳房局部,揉捏时要一紧一松,反复进行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向外推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以上按摩的方法在实施时,都要遵循“向心性”原则,即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进行,这也是乳汁沿导管排出体外的方向。开始时硬结局部可能会有些不适,甚至疼痛,但一般都会在短时间里消失。

在疾病的早期,要求以上方法配合热敷、加强母乳喂养、人工排空乳汁等等治疗手段综合进行。尽管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这些方法简单有效,但仍需注意:若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面积在短时间内增大,出现体温升高、精神倦怠等全身不适时,则可能已经遭受细菌感染,这时就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一定要到乳腺专科门诊去寻求医生的帮助,避免延误病情。

吴倪娜 钱莹

我们的微刊:

金陵微健康

总有一些健康知识,你或许已经错过,但你实在不该再做过。我们的微刊小编,除了金陵晚报的采编人员,还包括来自南京正规三级医院的工作人员。真正又萌又靠谱,订阅一下随时查看,这个绝对可以有。朱菁菁

【】

新闻聚焦

又到了适合推拿的季节

推拿治尿床比吃药更靠谱?

>>>>推拿还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宝宝的健康“推”出来

□通讯员 钱莹

金陵晚报记者 朱菁菁

宝宝尿床是一个家长头痛的问题,根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专家苏恺做的一个临床小研究来看,其实适当的推拿就能解决不少宝宝的尿床问题。

苏恺说,排尿感觉传输这个概念听起来简单,其实分了好几步。按理说,膀胱里积存一定程度的尿液后,因为感受到刺激就会形成尿意,我们就要去上厕所了。可是有的宝宝,他的膀胱对这种刺激不敏感,所以没有尿意,也就不会主动去厕所,结果满而自溢就成了遗尿;有的宝宝倒是有尿意,可大脑控制能力不足,一旦有尿意就急不可耐,或者因为膀胱以及周边肌肉的力量不足无法忍尿,所以很快就遗尿了;还有的宝宝由于膀胱中一直残留部分尿液,所以时间不长就需要再次排尿,如此反复也容易形成遗尿。而对于这些问题,在推拿治疗中,就可以通过不同穴位的操作,来侧重处理。“比如感觉产生异常的宝宝,可以多选择膀胱局部穴位进行推拿;中枢处理异常,常配合头部穴位以及耳穴治疗;行为执行异常,常配合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治疗。”

苏恺他们通过分组研究显示,对比每天服药的孩子,每周坚持5次推拿的孩子在一个月后,治疗情况和服药的孩子无明显差异,但在坚持3个月后,推拿组的孩子遗尿改善情况更佳。

苏恺说,最近天气炎热,孩子衣衫单薄,不容易受凉,正是适合开展推拿操作的季节,而要治疗遗尿,推拿方法也并不复杂。

主要穴位:关元、气海、中极、命门、肾俞、八髎、捏脊。

随症配穴:百汇、四神聪、膀胱俞、大肠俞、夹脊、肾顶、龟尾、劳宫、外关、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具体操作:1、每次根据具体症状选择3-4穴操作,比如孩子伴随疲劳,抵抗力低下,汗多怕冷等,则增加百会、足三里、涌泉等。2、推拿手法以点穴类手法为主,一指禅用得比较多,要求能够在同一部位深透、柔和、持久的操作。要注意,家长协助进行辅助治疗时,如果操作部位不对,操作的时间、次数和手法达不到要求可能无效,另外如果有指甲会造成孩子皮肤破损,所以要杜绝这种情况出现。3、每周5次,每日1次。

□南京市中医院 周伟 高辉

夏季最适合对宝宝进行推拿,而适当的推拿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宝宝的常见病,甚至还能预防一些疾病,或者解决一些小麻烦。

■小儿咳嗽

主要穴位包括天突穴(位于两锁骨中点凹陷处)、胸部、两手臂外侧部(沿大鱼际至肘关节部)、天宗穴(相当于肩胛骨中点处)、背部等。

具体做法:

1、患儿仰卧,家长位于其右侧,家长右手五指稍分开,以五指指端螺纹面为着力点,在小儿胸部沿着患儿肋骨走向进行左右平推。3—5分钟,力量宜轻柔;

2、用中指尖点揉患儿天突穴10—30秒。力量不可过重,以免造成呛咳甚至窒息;家长左手握住患儿手部,分别用右手拇指腹擦推小儿左右两手臂外侧部,至局部皮肤红润。可先涂少许粉或油剂防止擦破皮肤;

3、患儿俯卧,家长左手托住宝宝胸部,防止口鼻部阻塞。右手掌心在其背部揉推至局部皮肤红润,以两侧肩胛骨部为重点(肩胛骨部有两肺叶所在),并点揉两天宗穴,此法具有润肺作用。并用掌根揉推小儿脊柱胸段(两肩胛骨间脊柱部)3-5分钟左右,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

■小儿腹泻

主要穴位和部位包括神阙穴(肚脐)、腹部、两足三里穴(两侧下肢部,髌骨下缘外侧直下4横指处。4横指为患儿手除拇指外四指并拢的横径距离)、腰部等。

具体做法:

1、患儿仰卧,家长位于其右侧。右手掌心在患儿腹部以神阙穴为圆心,顺时针由内向外摩推腹部,5分钟左右。

2、待自己掌心和患儿腹部皮肤温热时,用右手大鱼际贴于宝宝神阙穴,熨神阙穴30秒至1分钟。

3、两拇指点揉患儿两足三里穴至局部皮肤微红。

4、患儿俯卧。家长用食、中、无名指并拢,自下而上抹推患儿脊柱至皮肤温热。

5、用掌心横擦患儿腰部至局部皮肤温热。

■助消化

主要部位是脾经(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内八卦(把掌心作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圈)、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侧的横纹)、足三里(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的位置)。

具体做法:

1、让宝宝坐好,固定其左手,补脾经(拇指末节螺纹面旋推)500次,运内八卦(用大拇指指腹旋推)300次,掐揉四横纹3-5分钟,掐揉足三里300次。

2、让宝宝仰卧,家长四指并拢于腹部,或用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整个腹部500次。

3、让宝宝俯卧,暴露脊背,先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再捏脊。家长可以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开始,一路捏到枕项部,捏3-5遍。

■预防感冒

主要部位是肺经、脾经、外劳宫穴、肺俞、脾俞、肝俞。

具体方法:

1、让宝宝坐好,抓住宝宝右手,分别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这叫做清肺经;同时也继续补脾经,方法同上;两者各500次。

2、在宝宝手背侧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有一个外劳宫穴,家长也可以让宝宝握拳,在中指指尖对应的手背位置,按摩300次。

3、让宝宝躺下,在宝宝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地方叫肺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叫脾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叫做肝俞。在这3个地方各推揉50次,还可以提拿肩井3-5次,擦风池、风府以透热为度。

钱文娟 整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