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关于夹阴伤寒的探讨

发布日期:2014-10-29 20:32:58 浏览次数:1602

近代苏南朱氏伤寒派介绍

近代苏南朱氏伤寒派是发端于江苏江阴的一个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近代江阴名医朱萃农为代表,以夹阴伤寒的辨证论治为学术特点,探讨少阴肾脏的阴阳盛衰对伤寒热病病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强调肾阳在病程中的至关重要性,其充盛与否直接决定着病势的进退顺逆,并在各期病证中注意与一般时病及温病中的湿温证加以鉴别。在诊断方法上强调辨别体质之虚实,注重腹诊、脐诊、咽诊等诊断手法,治疗上以处处顾护阳气为主要治疗大法,灵活变通应用经方,尤其擅长应用桂枝、肉桂等温阳救逆、平冲降逆之法。朱氏伤寒派关于夹阴伤寒的辨证治疗基于《伤寒论》而又有所发挥,其独特的诊断方法和用药经验在《伤寒论》与经方的现代应用研究中仍然值得借鉴和推广,现简要介绍如下。擅治伤寒大症而享盛名,曾与其兄朱少鸿、少鸿子朱凤嘉享有“一门三杰”之美誉“’。晚年悬壶无锡,对丹溪之学尤为倾心,喜用苦泄清降,尤长于辛凉宣泄,处方轻灵,于气火、痰火诸症多有治验。代表人物朱萃农先生朱萃农(1894一1962年),名...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05期

“夹阴伤寒”辨析

中医习称道泄或房事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四肢不温、少腹阵痛等病症为“夹阴伤寒”。陶华在《伤寒全生集·论沉脉形状指法主病第九》中说:“若脉沉.足冷,面赤、身热或燥,此盖夹阴伤寒也,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里散寒。”指出此症为“欲事劳伤,肾经虚损,复感寒邪”所致。但对此说,诸多学者持有异议。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肾虚非阴症》中说:“今之医者曰,有人入房之后,其复感冒风寒而发热者.谓之明症,不问见证若何,总用参。术、附、桂、姜、萸等温热峻补之药,此可称绝倒者也。”蒋宝素在《医略·伏邪》中说:“毋为夹阴所惑,误服桂附则死。”“夹阴二字,流俗相传,本无足据诸因房室致病,男子为夹阴,将女子为夹阳乎!”陆久艺在《夹阴伤寒说》中则更力斥其非:“夹阳之说.天下同之,而我苏为甚,试问阻而日夹通乎!……唯有发热,不是阴证,唯有明证,必不发热,则世间夹阴伤寒一说,直可削而去之。”其实,遗泄或房事后感冒风寒的病例,发热恶寒,不一定和四肢不温、少腹阵痛等体...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四川中医》1997年12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2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