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普及 小儿腮腺炎的症状和治疗
导语:小儿腮腺炎是学龄前儿童易患的疾病,尤其多发于冬末春初,具有传染性,对于易感人群区域有群发的危险。小儿腮腺炎的病症会引起疼痛和发热,因此在初期就容易被发现,但要注意懂得分辨小儿腮腺炎,并及时给与相应的治疗,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腮腺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伤害。
腮腺炎的病原体为副粘液病毒属的腮腺炎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唾液污染的物品传染。病毒可能通过口腔侵入。在唾液腺肿胀之前1~6日以至整个唾液腺肿胀期(一般5~9日),在唾液中均可有病毒。现在已经成功地从患者的血和尿中以及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人的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一次发作,即使仅有单侧唾液腺受累,也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腮腺炎在人口稠密地区可能会发生局部流行,但当大量易感者集中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流行。腮腺炎的传染性低于麻疹和水痘,在冬末初春时正是发病高峰期。虽然腮腺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最多的是5-10岁儿童,2岁以下较为少见,1岁以内一般有免疫力。大约有25%-30%的病例在临床表现上并不明显。
症状和体征
小儿腮腺炎的潜伏期通常会14-24日,前驱期症状有畏寒、头痛、厌食、不适等感觉,在尚未见有唾液腺肿胀之前,可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并持续约12-24小时。如果是轻症的患儿也可无前驱症状。
腮腺炎最早的症状是咀嚼和吞咽时感到疼痛,尤其是吞咽酸性液体如醋或柠檬汁时。在腮腺或其他受累唾液腺表面处有明显的压痛。随着腮腺炎进展,孩子的体温会上升升至39.5-40℃。到第2天腮腺肿胀达最大程度并引起超过腮腺范围(耳前和耳下)的组织水肿。大多数病例会使双侧腮腺受到侵犯。
偶尔颌下和舌下腺也出现肿胀的情况,单单有颌下或舌下腺肿胀非常罕见。这些病例常常有颌下颈部肿胀,当颌下腺受累时,可能会发生胸骨上水肿。受累的唾液腺的口腔内导管口“凸起”,并有轻度的充血,唾液腺区域的皮肤紧张发亮,在24-72小时发热期间受累的唾液腺触痛剧烈。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多数有轻度白细胞减少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