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网友说话一位高龄屌丝男搬家数年的苦痛经历

发布日期:2014-11-20 07:38:21 浏览次数:1600

一位高龄屌丝男搬家数年的苦痛经

作者:黑布林甜VS酸

人这一生能活到60岁才归西也算是长命的了,所以年过30,也就算半辈子了,想想自己这半辈子都干了啥?学习?工作?恋爱?加起来都没占据这半辈子的全部生活。反倒是居无定所长年搬迁的度日影响半辈子的生活方式。不堪回首这一路的艰辛历程。

家是由人和房子勾勒出来的定义,对于我们这些长年在外的漂流者租房也算是暂时的安家。是人都需要一个累了受伤了;在夜晚后有归属感的“寄托”。为了这个“寄托”努力的赚钱省钱,既便长年呆在一个城市里,也会常遇到身不自已的事,使得不断的更新“寄托”。想想很可笑,我可以懒得几年都不找恋爱婚姻的寄托,而这个日落而息的“寄托”多少年以来都在努力拼搏不敢放松就怕失去拥有它的能力。很多80后应该与我有相似的居无定所经历感受吧,在社会就业发展的趋势下,为了工作大江南北东奔西走,每到一处都为寻找蜗居这头痛事烦心。有伴侣的更是有苦难言。直到现在我都没看《蜗居》这部电视剧,听说是反映了现在社会年轻这代人,为了房子为了有一个家不得不走极端方式的现象。我不愿去看这部电视剧,对于半辈子都在搬家中度过的我,有着许多辛酸的故事,不想再去解读他人对居住的无奈忧伤的故事,给自己多加一份同感的忧心。

这么多年是什么支撑让我不厌其烦的无数次搬家?每到一处住我又经历了哪些人和事?快过完半辈子的我应该用文字整理一番,再搬到下辈子去回忆吧。

一、年少时的萌芽

我出生在80年代初期一落地就住在一个具有刚建立政权时浓浓氛围的大院里。大院入口就能看到一排长长的日式建筑风格房屋,所有的地板门窗夹层都是用木板装修,听说那是当年日本来琼侵略时所建的。屋下是用砖块砌成一个个连体防空洞。中间则是高出一层塔形的监控堡垒。都和平年代了,不再像日本鬼子那样站岗。我只知道每天下午2点钟就有士兵在那里吹喇叭。只有下班的时间我们小屁孩才能到那里游玩。

深入大院内是家属居住地。有长长一排坚固的大瓦房,粗沙水泥铺固的地板;高大的方形光滑顶梁,一看就是上等木材。我总喜欢站在顶梁下仰望这壮观大木条构架撑起整座大屋。房屋外的屋檐下是被刷得灰白的墙身,上面还印着红色的毛泽东思想录语。成家的员工分配到两间房。单身的只能一间。所以我家有两间,一间是作大堂客厅用,另一间则是我的奶奶寝室。与大瓦房相隔有一条宽阔马路的也是长长一排小瓦房,是作为每家的厨房用,再后面是空地,每家都拿来当菜园。离不到百米处还有一些刚建几年的小平楼宿舍,那是母亲单位的宿舍,自然是当父母的卧室。就是距离这么小范围的地方,在我读幼儿园时变成两个家。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父亲把堂屋当卧室。母亲也倔,干脆在小平楼的宿舍起小灶度日。父母都是上班族常加班。我要由奶奶带着,晚上还要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算数,哄我入眠。所以是自然跟随父亲住咯。因我还年幼所以母亲偶尔会进这家门照看我。

上幼儿园大班放寒假那年的春节元宵。在外婆家玩了好多天,元宵节是家家要团圆的日子,黄昏晚饭后舅舅就会把我送回来,这是母亲预料中的事,所以舅舅一把我送回到家的大堂屋门口时,母亲也走出小平楼宿舍到堂屋来迎接我。我抱着单车座垫不肯下车,嚷着要在外婆家看闹元宵花灯车。母亲说等下会带我去看,小小年纪的我就知道以父母俩人现状谁都没心情带我去看游街花灯,只有住在解放路的外婆家才能看到花灯车。任由母亲怎么哄都不下车。这时父亲气呼呼的从堂屋里出来抓着我的一只小手把我从单车上拎起来到堂屋里,一脚往胳肢窝下的肋骨处狠狠踹一脚。又狠狠的甩到地上。母亲快速跑进堂屋挡住父亲再次对我下手,因此母亲也惨遭毒手,父亲本来就看不惯平日里母亲对我纵容使我撒娇成性。一旁被踹到肋骨躺在地上的我,痛得哭不出来,像快要窒息似的。母亲忍着全身伤痛抱起我离开堂屋回她的宿舍。看着我大块青肿的伤痕,抱起我痛哭。决定不让我再回去跟父亲住。也不让我再踏进那个家一步。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变换居住地。与母亲在宿舍住了些时日,可能是母亲要工作不能照看我,奶奶整天来索要孙女,加上要抓我升小学考试质量,那年代要考90分才能进重点小学。又不得不回去与父亲同住。

那是进入小学之后的事。不知是因为害怕我再次被父亲毒打,还是父母俩人又发生什么事。母亲实施大计划带着我搬到单位办公地去住。一住就是上年头,这期间也不让我回大院的家。直到某天母亲交给我一个到大院宿舍里搬运木柴回我们现住也就是她单位区的任务。我要作的事是给三轮车夫带路,开门,看车夫搬木柴不能动房间其它东西,之后关好门,随车夫一同回去。我接受了任务。回去大院会遇到奶奶这也是母亲遇料中的事,让我不要害怕。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动摇回到她身边的心。搬运完木柴后返回的途中经过大堂屋就被奶奶拦截,爱哭的奶奶见到我时免不了哭哭啼啼问长问温,让我下车去见父亲,我不愿下车,便硬抱我下车到堂屋。看到很久未见的父亲,他问我是不是母亲让我来搬木柴,我说是的。简单的一句后,三轮车夫催促赶路。我便坐回车上,随着车夫的一脚一踏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们视线。

接受这搬运木柴的任务也是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自已搬家的经历。让还在上一年级的我做样的事,我一点都不委屈。以母亲的个性平时再纵容我撒娇,也会常常让我学会独立。黑夜自己上公厕;自己去外婆家;让我跟一位正在帮部队干活服刑期就要完的犯人打招呼交流,向他学习如何喂猪。她自己跑到一边享受微风下写日记。

最可恶的是在我读小班时,她去接我放学晚了,在我独自回家途中正在过马路时,她正好在马路对面看到我,不是叫我停下过去接我过马路,而是站在马路对面像看戏一样,看我灵活的穿梭车流,过马路后是不是懂得往家的方向走。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聪明,时不时还能听到她说起我这光辉事迹。我算过10月份才到3岁生日9月份就读小班就算是在读第二学期的小班时也就3岁多4岁,竟然舍得让我独自穿过“Y”字形的三叉路口。虽然在那年代汽车少,可那是车站与集市交界路口,车水马龙拖拉机东风卡车经过也不少。要是我不够机灵,被解放牌东风车一压,我看母亲还能笑出来不。

还有一回大约是7岁时的事吧,刚下完大暴雨,雨水涨满路面,让我独自出门到百米外买芝麻饼干,我走在洪水中看不到前方是排水道口,自然摔了全身三分之二湿,幸亏排水道口的盖是块被压凹没彻底断的厚汞体。不然比掉进龙昆南下水道死还快。那排水口是现在排水口的一倍。命大还能自己走出来,在惊慌平静之后继续去买饼干,店家看到狼狈的我,问发生什么事,听了我的叙述后,大感慨:“你母亲真胆大,让你雨天独自出门”拿着饼干回到楼下时,我用力哭出来走向母亲寻求安慰,谁知母亲笑着说:“摔就摔了,哭什么,下次注意就是了,快去换衣服!”还有很多是父亲错过看母亲如何狠心培养我独立的事迹。

大概是在二年级时不知道母亲做什么事知道父亲晚上会找她,不敢回单位住地。夜深任由我怎么哀求回家,她都不同意,竟然在车站对面的银行门口台阶上坐过夜,还叫我困了就双手扶膝低头睡。当我抬起头时已是第二天清晨天灰蒙蒙的,母亲一直在我身旁没睡。看到我醒才带我回她的单位休息。就这样年少的我又注入了压马路过夜的经历。

母亲喜欢独居时或去实现她游山玩水走遍全岛的梦想时就把我扔给外婆或是让我抱着比我还大的装衣木箱,去找单位刚配的新住宅楼的爹去。随时代的发展,父亲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也顾不上这样生活方式的我,或许是那次他使用暴力后母亲长时间不让我见他尝到了苦头,再大的体罚也是鸡毛掸侍候。不与母亲争夺我,不想再刺激母亲。只能任由母亲使唤我从他身边来去。

或许是家庭感的缺失;母亲对我早年的教育方式;及母亲阴晴不定的性格处事。使得我很小就学会独立处事,习惯了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等于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反而更羡慕长年居住在固定地的小伙伴们。连工作地点或人事变动常搬迁的家庭,我都羡慕那个孩子不用亲自处理自己的衣物用品。母亲的生命早早结束与她对我早年的教育成了我记忆中永远的讽刺。她留下无形的遗产也在我未来独自面对逆境生活时起到了一定的精神支柱。

二、成年后继续飘移

18岁后的人生要由我作主,这是当年将要面对就业时给自己定下的励志。

到真正的步入社会就业自食其力时才知道这是多么幼稚的励志,励志,很多人往往都是在心智还未成熟时期定下的。未必是件坏事,人总要作点碰壁之事才知道乖乖按部就班走正门。反正父亲既便有能力也不会给我辅条水泥路,最多把土填平了,在土堆上走,只可惜他女儿早料到这土堆会越走越凹陷到最后与黄土一起沉没。还不如走自己的石子路。想决定自己的人生?先填饱肚子有地方住是首要任务,不然其它都是空话。

第一,离开父亲的管辖区,到远得他没法干涉我生活工作的城市去。

第二,先在城市中找到一个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第三,确保粮草来源稳定,能打下一座城池。

这不像是为自己打江山,倒像和父亲打内战,为了父亲大人收回不归依婚门,就归依佛门的成命,我背水十几年战之久,所有经过我手的城池都是我的战利品,也是我失守战地的标致。如今还是没有一座城池属于我。对于古代将领来说“城池”是他们一生追求的业绩。而现代人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显示自己的能力。那怕能租得起自己喜欢的房子,也是很有能耐的事。回顾一下这么多年我在海口的飘移途经哪个区哪些人哪些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