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胃癌
胃癌发病过程较长且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被证明是人类胃癌的直接病因。因此,胃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因素是研究中的重点,一些调查表明,高盐、高香料食品、烹调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毒素、一些谷物与食品添加剂等有致癌作用。
2.多环芳烃化合物 致癌物可污染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如冰岛为胃癌高发国,居民多以渔业、牧业为生,有食用熏鱼、熏羊肉的习惯。分析熏鱼、熏羊肉的样品发现这些食品有大量致癌物质,包括3、4-苯胼芘在内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实验动物喂给熏制食品也得到致癌结果。
3.饮食因素 我国的胃癌病例配对研究结果表明,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油炸食品、三餐不定时、进食速度快、进食过饱、喜食烫食等,增加胃癌发病率的危险性。
新鲜蔬菜、鲜豆、大豆及其制品,新鲜鱼、肉、蛋、奶可降低胃癌危险性。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致性表明:新鲜蔬菜、水果具有预防胃癌的保护性作用。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许多人体所需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一类具有抗癌作用。
这些物质通过竞争性地与致癌物结合,清除体内游离基的形成,降解毒物,保护DNA、蛋白大分子免受致癌物攻击,稳定细胞膜,促进细胞正常分化等多种途径达到抗癌作用。
4.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基于以下原因: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离到幽门螺杆菌,而随胃黏膜病变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
此外,有报道吸烟、遗传、心理因素、微量元素,一些胃慢性疾患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性增生(DYS),与胃癌发生也有关系。
胃癌合理的临床分期可以正确认识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恰当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985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提出新分类法,得到UICC的修改认同,1988年正式公布这一分期法,新的胃癌TNM分期法认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期同样重要,不能偏废,该分期法简单易行,更为精确,易于在临床推广(表2)。
(1)早期胃癌:胃癌的早期无特异的症状,甚至毫无症状,早期无消化道症状者可占1/4。
国内胃癌病例统计资料表明,在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确诊为胃癌不及1/3,凡出现以下不典型症状时均考虑胃癌之可能性应进一步检查:
④胃溃疡,胃息肉(重点是腺瘤性息肉),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肠上皮化生,异型上皮增生等癌前病变),残胃的患者。
(2)进展期胃癌:患者病情至进展期,发展加速,症状于数月内逐渐加重,一般胃部症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饱胀,厌食,恶心,呕吐,黑便等,还可出现与肿瘤部位相关的症状,胃窦癌多在小弯侧,上腹痛出现早,程度轻重不一,如贲门部癌出现剑突下或胸骨后不适感,进食不畅,隐痛,并渐进加重,进行性吞咽困难,呕吐,反流黏液,如近幽门部或幽门管癌,由于肿瘤压迫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个别患者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胃穿孔时才确诊,当进一步发展时可触及腹部包块,发现腹水,黄疸,以及明显消瘦,体重下降,乏力,水肿,贫血及恶病质等。
早期胃癌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故查体对早期诊断没有帮助,当进入进展期(中晚期)可有上腹压痛,饱满或胃区包块,质硬,较固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位于幽门部癌出现梗阻时可见扩张的胃型,有震水音,上腹隆起饱满,侵至胰腺,特别是胰头侵犯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有肝内转移时,肝大表面结节不平,质硬,也可以伴有黄疸出现,腹膜种植可产生腹水,多为血性,小肠,结肠与肠系膜转移可发生肠梗阻,出现肠型,蠕动波,女性患者转移至卵巢,是为Krukenberg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可出现左锁骨上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出现这些体征均指示已进入中晚期,多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
1、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
2、胃癌晚期的护理,此时亲属应尽可能保持乐观态度,安慰开导病人,让其了解治疗过程,尤其是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法的运用,使胃癌的死亡率不断下降,生存期不断延长,从而使患者认识生存价值。
参芪扶正注射液:益气扶正。用于不适宜放、化疗,表现为气虚证的晚期肺癌的辅助治疗;可与化疗配合,用于表现为气虚证肺癌、胃癌的辅助治疗。
消癌平糖浆: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对恶性淋巴瘤、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亦有疗效。并可配合放疗、化疗和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固元片:免疫调节剂。用于癌症的化疗或放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障碍。
消癌平片: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