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规律易伤胃 勿把胃病当小病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早上起床晚,顾不上吃早餐,午饭在外随便应付点,晚上加班完后,大吃一顿,一日三餐,饥饱不均。进食间隔时间太久,胃早已经排空,过多的胃酸侵蚀胃、十二指肠粘膜,易导致消化性溃疡,还会使肠液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腹胀、便秘等症状。肝、胆、肠、胃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脏器受到损害,则会影响其他脏器。三餐不规律易造成胆汁淤积、胆结石等症,遂影响肠胃对脂肪的消化。
此外,爱吃冷饮也会导致肠胃疾病。夏季,大量进食冷饮,冲淡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影响消化功能。有的人贪凉饮冷,冰淇淋、雪糕、冰镇啤酒、冰镇西瓜、冰镇饮料等,图一时之快,却留下胃病隐患。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倍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某些突发事件、家庭和工作单位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压力增加等导致的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可使溃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董明国说,从临床看来,精神压力也常会导致肠胃疾病,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也常常与情绪变化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非科学性误导和医务人员的不当解释,也常常可加重或诱导胃肠疾病。如对某些所谓的癌前病变的错误解释和过分夸张,常常使许多患者感到恐惧,终日惶惶不安,多方奔走求医,甚至不听其他医务人员的正确意见。如有位病人家属听说大蒜防癌,就每天给患者煮大蒜水喝,不久病人出现了胃痛。
董明国建议说,当出现消化道症状时,患者应及早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关检查。
董明国说,一般的食物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即被全部排入肠中,因此除晚餐至次日早餐外,每餐进食时间相隔在4—7小时为宜。这是因为,相隔时间过短,胃中食物未消化尽,而又进食,胃得不到休息,会影响胃的功能,久而久之容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而进食时间相隔过久,胃早已排空,过多的胃酸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还会使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腹胀、便秘等症状。
此外,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其饮食的频次、量和质等,不能同正常人一样,必须严格按医生的指导进行。
胃脘痛(慢性胃炎)是“三分治,七分养”。大多数病人经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好转,但忽略了饮食调理,病情容易复发。因此,胃脘痛(慢性胃炎)病人在饮食方面有下列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应做到定时进餐,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
2.避免食用过于粗糙、坚硬、生冷、过热的食物,不食浓烈的香辛辅料。
3.少食腌渍、烟熏、腌制、油炸食品。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细软而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食谱。
4.严禁烟酒。有人统计,每天吸烟20支左右以上者,胃炎的发生率为40%左右。高度酒对胃粘膜的损伤甚至于吸烟,每天饮白酒2~3两者,胃炎发生率高达60%;饮酒成瘾者,胃炎发生率约为80%左右。
5.尽量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扶他林等。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应是长期甚至终生坚持上述饮食原则。患者切勿因为胃暂时不痛了,便又开怀畅饮,暴饮暴食,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
6.吃饭前后不生气、不负重、不受凉。不生气,指不能恼怒,以免食欲锐减或饭后不能及时消化食物,不负重,指饭前饭后不做重体力劳动,不快步奔跑,以免发生意外病变。不受凉,指不要当风受凉,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