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患上情绪性肠胃病
采写:记者肖清清 通讯员张琼
为了减肥,花季少女体重暴瘦至28公斤;狂吃零食排解苦闷,“暴食”白领为减肥自我催吐;有的人一吃完饭就要拉肚子,肠胃却检查不出啥毛病……记者近日从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以往消化科门诊接诊的病人,大多是因为胃肠等器官“坏”了,胃出血、溃疡、胃肠肿瘤等患者居多,但近年来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日益增多,目前占消化科门诊的50%以上,以30-40多岁的中青年人为主,胃肠等消化器官明明都是好好的,可就是反复出现腹胀、嗳气、腹泻、便秘等症状,而肠胃功能紊乱,跟压力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
小婷今年读高一,成绩优秀,平时内向,不太爱说话。半年前小婷一次去大姨家串门,大姨无心说她好像长胖了些。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对自己要求一向很高的小婷从此下定决心节食减肥。从强迫自己只吃几口饭,以吃菜为主,发展到后来,小婷的进食量越来越少,甚至见到食物就想吐,有时喝口水都会觉得腹部胀痛,体重直线下降,身高1.6米的她仅剩30公斤,并开始伴有心慌、进食肚胀、无力等各种症状。因为一进食就会腹痛难忍,小婷一度有20多天未进食,家长不得不将她送进医院住院治疗,单靠静脉滴注营养素维持生命,肝、肾功能伴随出现了严重问题。
专家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以瘦为美,减肥的人到处可见,其中很多女孩选择“过分节食”这种不健康的方式,易患上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属于心理问题的一种,患者出现营养障碍后均伴有烦躁、焦虑不安和易激怒等情绪障碍,女性可伴继发性闭经。厌食症要通过诸如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根治。
26岁的何小姐是一家外企的职员,从大学毕业就进了那家公司,到目前已经工作了4年时间。由于工作努力,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她即将升迁至部门经理的职位。这样一来,何小姐的工作压力更大了。为了排解压力,晚上下班后,她会进超市,买大堆零食回家,然后往沙发上一躺,打开电视,就开始大吃特吃。薯片、牛肉干、膨化饼干、鱼片、果冻……只要是好吃又不容易饱的食物,都被何小姐吃下肚。除了在家吃零食,何小姐偶尔也会约上几个大学时代的好友,一起去吃大餐。何小姐觉得,吃东西的时候才能让自己感到放松,但吃下去之后,又有种负罪感,怕像膨化食品一样变胖。
专家分析:暴食症属于心理障碍,以女性患者居多。虽然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但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大部分的患者有感情问题及情绪不稳定,所以靠强迫进食来逃避痛苦的问题 。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和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比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企图阻止体重增加。
刘先生是某单位负责人,经常在外应酬,久而久之肠胃功能不太好,经常一吃完饭,就立刻要拉肚子,他怀疑自己有慢性肠炎,服用消炎药、止泻药都不见效,去医院做检查,没有发现肠炎和其他疾病,但是吃完就拉的这个“坏毛病”让他的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因为容易拉肚子,因此他最不想开会,怕开会时自己频频上厕所让其他人笑话。谁知,他越担心这点,情绪越紧张,本来不腹泻,反而一开会就真的出现腹泻,令他烦不胜烦。
专家分析:腹泻不一定就是吃坏了东西,也可能是情绪出了问题。这种疾病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可以说是一种情绪性的身心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80%有影响其症状发作或加重的精神因素,如神经质、情绪易激动、不安、焦虑和抑郁,常见症状就是,腹泻和便秘。患有消化不良的病人较健康人更具神经质、焦虑和抑郁,其常见的症状就是腹胀。
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小林,从今年初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减肥计划,连续喝了半年的清肠茶后,她暂时停用。没想到,一停止喝茶就接连几天都拉不出大便。结果,一个星期都没排便的小林憋得受不了,直接去医院挂消化内科,医生诊断:功能性便秘。
专家分析:功能性便秘除与滥用减肥药物、泻药等有关外,主要与工作压力、年龄、饮食习惯不好等紧密相关。年龄在20岁至39岁阶段,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最高。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待便秘时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一开始不当回事儿,吃点蔬菜喝点水,能扛过去就扛过去;要么是问题比较严重的,1个星期甚至十几天都无法大便时,干脆直接用泻药解决。长期使用治疗便秘的中西药物,容易破坏肠道的正常排便功能,形成对泻药的依赖,出现停药就便秘的状况,并形成耐药性,时间越长,用药量越大而效果又越差。此外,很多年轻人习惯在排便时看书报、玩手机、玩电脑,分散了排便时的神经反射注意力,久而久之也对排便造成干扰而导致便秘。
专家表示,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影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反过来胃肠道疾病同样也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当身体遭受疾病的煎熬时,可以从身体内部刺激大脑皮层,通过下丘脑影响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引起一系列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饮食规律、口味清淡、细嚼慢咽、讲究卫生、戒烟戒酒等系列防止胃肠病的方法,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只是在用传统方法防治胃肠道疾病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心理学观点重新认识胃肠道疾病,治疗时既要重视传统治疗,也要充分发挥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比如,当上班族发现自己有上述胃肠道疾病的时候,就要既“看好大夫,吃好药”,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看一看是否是过于紧张。如果确实工作压力过大,就要考虑调整工作状态。否则,吃多少药,效果也难以保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