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成功处置一例开放性肺结核入境旅客
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成功处置一例开放性肺结核入境旅客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08-18 19:29:50
近日,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成功在空港入境旅客排查中发现一例开放性肺结核入境旅客,并按照《国质检卫[270]号》文件要求,迅速行动,成功处置,有力地缩小了污染范围,有效地阻止和控制了传染病通过空港口岸传入。
8月9日中午,来自韩国仁川的SC4082次航班降落青岛机场,检疫人员对入境旅客实施医学巡查和排查过程中,发现一名旅客经过查验台时红外体温检测仪突然报警,体温显示为38.7℃,检疫人员随即对该发热旅客加戴口罩后将其带到体温复测区,三次腋下体温均为39.2℃。联系到近期收到的《质检卫函[2010]82号》等一系列传染病警示通报,检疫人员立即引起高度警觉,初步查看旅客有发热、剧烈咳嗽、咳血、胸痛、腹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眼眶痛、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体征,高度怀疑其为肺结核(活动性?),初步诊断后,按照呼吸道传播途径传染病进行排查和处置。
经过现场负压隔离室内排查诊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后,确认该旅客有开放性肺结核病史,且目前仍处于咳血状态(活动期),此次回国以诊治结核为目的。
青岛机场局现场带班科长立即将此情况向上层层汇报,并经请示山东局卫生处后,启动青岛机场口岸入境检疫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国质检卫[270]号》文件要求,向该旅客发放了《就诊方便卡》,填写了《口岸传染病疑似病例转诊单》,帮助旅客办理了边防、海关等通关手续后联系机场急救中心,由机场急救中心120车将该名旅客送至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时,检疫人员将旅客接触过的物品和现场查验场地、负压隔离室进行了消毒处理,并联系有关口岸部门注意防范和消毒。
下午六点,检疫人员收到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来电,确认旅客已顺利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开放性肺结核,并对检疫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对病人、旅客和大家的负责态度表示称赞和肯定。检疫医生建议旅客继续留院观察,同时和医院沟通随后监管事宜。
当前,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频发,尤其是近两个月来,总局下发了《关于防止蚊媒传染病传入我国的警示通报》、《公告[2010]第62号-关于防止喀麦隆黄热病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等十余条传染病入境警示通报,这对我们口岸一线的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带了新的挑战。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检验检疫防控口岸传染病工作不容松懈。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方针,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在1-7月份,共检出发热病人17起,有力地组织和延缓了口岸传染病的传入。
为更好地做好口岸卫生检疫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建议:
一是要增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排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预警反应机制。口岸检疫部门要加强专业培训和防控演练,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处置防控物资的购置和应急车辆的调度工作,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是要积极贯彻落实总局“大质量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加强联防联控。结合口岸实际情况,及时对应急预案和协作配合机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强化口岸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与当地医疗卫生、交通、海关、边防、环保等部门密切沟通合作,明确防控的重点地区、重点航线和重点人群建立可疑病例的移交诊治流程,以便在应急事件的处置中形成资源优化、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完善口岸突发事件处置措施,提升处置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口岸疫病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在口岸旅检现场利用显示屏、广播和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告知出入境旅客有关疫情信息和防病知识,尽量减少旅客在旅行途中感染的机会。在整个口岸形成人人关心疫情防控,人人参与疫情防控,人人都是疫情预警员的良好局面,为口岸疫病疫情的防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资料: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结核病分原发和继发性,初染时多为原发;而原发性感染后遗留的病灶,在人抵抗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感染,通过血循环播散或直接蔓延而致继发感染。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主要有雷米封(又称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已被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还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 王雪嵋 王海燕)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