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肺结核神话

发布日期:2014-10-30 20:40:32 浏览次数:1595

董明庆/文

如果有人把法国19世纪的小仲马与林黛玉扯在一起,你一定以为荒诞。但是,人类疾病与文学艺术之间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关联,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结核,一方面肺结核让美丽凋谢,让生命远逝;另一方面肺结核则使整个世界浪漫高雅。这就是《飘零的秋叶——肺结核文化史》带给我们的一个莫名其妙的神话。

英国诗人济慈

在1819年写了一首诗:“年纪轻轻的,就长得脸色苍白,瘦骨嶙峋,不久归道山……”两年后,他死于肺结核,才26岁,那首诗就是他自己的写照。济慈生存的年代,正是肺结核最猖獗的时代,肺结核是那时候病死原因的祸首。为此,济慈特别为结核病取了一个绰号:“人类死亡的队长。”

自1882年德国科学家科赫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而最新的资料表明,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有约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肺结核似乎更愿意眷顾文学艺术界的人士。除了济慈外,跟他齐名的英国诗人雪莱、《金银岛》的作者斯蒂文森、钢琴家萧邦及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等都得了肺结核。另外,从15世纪的模特西蒙内塔·韦斯普奇,到20世纪20年代的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30多年前的电影明星费雯·丽,遭到这种疾病的袭击后,像花朵一样的枯萎、凋谢。书中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些人大多都智力聪慧,才华横溢,而且往往多情善感,尤其是感情特别强烈且纤细,甚至到了过度敏感、过度脆弱的地步。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的存在,肺结核才得以在他们身上更加残酷地肆虐。

如果你读过18、19世纪的小说,或在电影、电视上看过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往往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有一个患“痨病”的角色———生病的孩子,竭力要完成其巨作的将死的艺术家,卧床不起无法照顾家庭的母亲……小仲马的《茶花女》、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属此例。他们面色苍白,身体虚弱,经常咯血,并慢慢地消瘦

肺结核的“病态美”,一度使它成了“艺术家之病”。更有甚者,拜伦说:“我真期望自己死于肺病”,而大仲马则试图假装患有肺病。在他们那个时代,肺结核是一种时尚。对于俗人和暴发户来说,那是高雅、纤细、感性丰富的标志。肺结核在那个无法医治的年代,成了一种艺术的神话。

【《飘零的秋叶——肺结核文化史》余凤高著/山东画报出版社17.50元】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