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胃炎
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粘膜所致。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粘液,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粘膜,进一步引起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胃一空肠吻合术患者因胆汁返流而致胃炎者十分常见。消化性溃疡患者几乎均伴有慢性胃窦炎,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幽门括约肌松弛,故长期吸烟者可助长胆汁反流而造成胃窦炎。
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但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参与,尚无定论。此外,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粘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0-80%,有报道此菌并不见于正常胃粘膜。凡该菌定居之处均见胃粘膜炎细胞浸润,且炎症程度与细菌数量成正相关。电镜也见与细菌相连的上皮细胞表面微突数减少或变钝。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认为,此菌可能参与慢性胃炎之发病。但目前尚难肯定。
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按炎症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生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除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病损还累及腺体,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粘膜骨肌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常见有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和肠腺化生。胃体部和胃底部粘膜的腺体含有壁细胞和主细胞。一旦此类细胞消失,腺体成为粘液腺而与幽门腺相似,则称为幽门腺化生。在慢性胃炎中,肠腺化生也十分常见,慢性浅表胃炎时,粘膜浅层可出现肠上皮化生,而在萎缩时,则可能所有胃粘膜的腺体均为肠腺化生所取代。肠上皮化生常始自胃小凹颈部,向上发展可延及表层上皮,向下移行可达腺体的深部。起初可为灶性,随着病变进展,肠腺化生可联结成片。
在萎缩性病变中,如伴有腺体颈部或肠化上皮过度增生,则在胃粘膜表面形成颗粒样病变,称为萎缩-增生性胃炎。
慢性胃炎 的症状:胃镜检查(一)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X线检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在我国约有50-80%患者在胃粘膜中可找到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一、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二、萎缩性胃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
慢性胃炎 的检查:胃镜检查(一)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
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红色,可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灰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襞变细、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树状或网状。有时在萎缩粘膜上见到上皮细胞增生而成的颗粒。萎缩的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烂灶。
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萎缩性胃炎血甭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 的鉴别诊断:一、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
一、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二、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
三、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四、其他: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慢性胃炎 的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
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7.46%。
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三、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四、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情况的慢性胃炎易癌变:
1、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
慢性胃炎 的治疗: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无症状者毋需治疗。1.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
1.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浓茶、进食宜细嚼慢咽。
2.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德诺(De-Nol)0.24Bid;羟氨苄西林0.5,gid或1g Bid;甲硝唑0.2gid的三联疗法,青霉素试验阳性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
3.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可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治疗;腹胀、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有高酸症状者可给乐得胃或泰胃美,但萎缩性胃炎者应忌用制酸剂。有胆汁反流者可给硫糖铝及胃肠动力药,以中和胆盐,防止反流。
4.萎缩性胃炎可给予养胃冲剂、维酶素、胃复春等,伴恶性贫血者应给予维生素B2和叶酸。
5.外科手术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肠腺化生,尤其是大肠型肠经者。
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哌吡氮平等。胃酸增高如疣状胃炎可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乙氧连氮是一局部麻醉药,能抑制胃窦部释放胃泌素,降低胃酸。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粘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菌素,如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猴头菌片含多糖、多肽类物质可以应用,也可用生胃酮。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亚铁或肌注右旋糖酐铁。
1.抗酸剂:浅表性胃炎因胃泌素刺激后胃酸较高得,为了减少氢离子弥散入有炎症的胃粘膜。可选用下列药。
(1)硫糖铝(胃溃宁):每次1g,一口3次一4次,饭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
(2)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每次2-4片,一日3-4次,饭前30分钟或胃痛发作时嚼碎后服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