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病毒性心肌炎的两个特点

发布日期:2014-11-16 00:36:45 浏览次数:1595

随着风湿心肌炎发作率的降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作率又逐年升高,因此,后者的重要性就不问可知了。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被传染导致的心肌炎性传播疾病变。一方面是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害;另一方面是心肌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反响,包涵心肌在抵抗病毒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也损害心肌。病毒型心肌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甚至侵袭新生儿。但更青睐年轻人,包涵一些少年儿童,却以20~30岁的病人为多,40岁以下占75%~80%。一般来说,婴幼儿期的心肌炎,发作急,病情重;青少年的心肌炎多经治疗后痊愈,部分病人遗有扩张性心肌病或室性早搏等心律变态。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发生心衰,心律变态,甚致猝死。一般发作之初,多有呼吸道或肠道被传染,如: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1~3周发生心肌炎症状。

可分为6型:(1)无症状型:心电图上发生ST-T改变,却无任何临床症状;(2)心律变态型:可发生各种心律变态,最多见的是室性早搏;(3)心力衰竭型:(4)心肌坏死型:酷似心肌梗塞;(5)心脏增大型;(6)猝死型;(7)暴发型:发作数小时内忽然休克,心衰,重症心律变态。依病程及现象可分为急性期(6个月内)、恢复期(6~12个月)、慢性期(1年以上)、后遗症期(无症状,遗有室早、房室或束支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等心律变态)。

病毒性心肌炎各个时期的心电图有不一样的特点,我们能够通过心电图的不一样现象来判断现阶段病毒性心肌炎处于何种时期,从而能够更好地治疗用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慢性期心电图改变常具多样性、多和易特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变化小,程度轻。转归特点是,期前收缩约1/2-4/5消失,房室传导阻滞约1/2-2/3消失,ST一T改变90-希看恢复。心电图长期不恢复能够是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心肌炎的存在形式。

发作1个月以内的初期心肌炎心电图改变通常有3类:(1)房室传导阻滞,占40。3%(多为Ⅰ度阻滞),(2)期前收缩,占38。9%(室性早搏较多);(3)STT改变,占33。3%(个别可见到不正常Q波及单项曲线)。另外,尚可有束支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房颤、交界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心房大等。慢性期心肌炎心电图改变除与急性期类似外,特点是各房室肥厚较多,占44。7%,而急性其未见左室肥厚者,说明心室肥厚是慢性期的重要现象。后遗症期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种类少,程度轻并相对稳定。一般只有1-2种改变。主要为期前收缩,但既无症状亦无心功能改变,治疗往往无效。其次也可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以上是专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两个特点”的介绍,如果不幸患有这种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里做治疗。若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以及拨打热线咨询。

(编辑:永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