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之后有什么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之后有什么改变?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李小波主任介绍说,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常见的是心室、心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瓣、主动脉瓣狭窄和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大多数患儿因为有心脏杂音所以在出生体检时就发现疾病存在,也有患儿是因为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产生而在疾病早期被诊断。大约有1/3到1/2的先心病患儿是因为严重的心脏畸形而死于出生后一年内。幸存者会在其生长发育的各年龄阶段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疾病,影响发育。
先心病症状轻者在疾病早期也可无症状,但心前区杂音的存在将影响患儿的升学及就业,如果不进行治疗,最终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逐渐扩大,心力衰竭,还可能并发心内膜炎、栓塞、高血压,出血等危及生命,给家庭带来精神、经济上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国内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技术以及外科技术水平有很快的发展,大部分的病例可通过听诊以及心动超声等检查得到诊断。对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先心病,手术后远期效果良好,不会对升学就业以及婚育造成影响,寿命也和一般人无异。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李小波主任介绍,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早期,即在三个月内应限制减少患者的活动量。随着机体的康复,经过复查,取得医生同意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缺等,如果手术满意,术后三个月即能基本恢复健康,可以上学及参加一定的活动和较轻的体力劳动。半年以后,如果通过检查发现各方面的恢复良好,患者就可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 李小波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李小波主任指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准确查出病因的极少数,但是在妊娠时期加强孕妇自身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怀孕期间,因为孕吐等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孕妇容易心情烦躁,此时,最好保持身心平静,以免动了胎气,为了让胎儿发育良好,孕妇必须摄取充分的影响,维生素、钙、蛋白质等都要均衡摄取,还要加强对铁的补充。在怀孕期间,因为身重,孕妇容易出汗,分泌物增多,期间应每天沐浴,勤换内衣,避免受细菌侵扰。
更多内容》》》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