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早搏怎么办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至80次,每跳间隔时间相等,且有规律。但有时可产生提前出现的心跳,医学上称为“早搏”。据临床观察,它既可发生在健康人,也可发生在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神经衰弱等病人,还有因用药过量中毒、精神紧张、长期失眠、过度疲劳、消化不良、便秘、嗜烟、酗酒等而出现早搏的。
早搏是在心房或心室的正常起搏点外而引起的异位心跳起搏点,由它激起的异常心跳取代正常心跳,引起心悸、胸闷、漏跳、停跳等一系列症状,也往往是阵发性心跳过速、心房或心室颤动等重度心律失常的先兆。它与心肌本身的病损、缺钾及神经调节紊乱有关。因此,一旦发生早搏,首先要及时就医,认真查诊。为避免听诊、脉诊误为心搏脱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传导阻滞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以便准确查明早搏是否由心脏病、心肌炎及风湿病、感冒、白喉、甲亢、胆囊炎等病引起。如经检查确诊并无上述疾病而属功能性早搏时,多无大碍,不必顾虑忡忡。如女性更年期,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可出现早搏,而男性60岁左右出现早搏的也较多,这是人由中年到老年时人体功能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多属功能性的,如无频繁发作,无须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更无必要长期用药。由药物引起的早搏,必须停药或改药。对因嗜烟、酗酒造成的早搏,则应戒烟、禁酒,改变不良习惯。早搏频繁者应去医院治疗,使心律尽快恢复正常。至于因情绪紧张、劳逸失度等偶发早搏,并经长期观察无恶化表现的,一般不宜采取药物治疗。
《新闻午报》
张洪解
【关闭窗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