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 中老年人谨防热中风
很多人认为脑中风在冬季多发,其实入伏之后的盛夏也是各种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市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汪振宇介绍说,引起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夏季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每天排出1000毫升左右的汗液能使大量热量随之散失,同时也会造成血容量不足,甚至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其二是血流量因为散热所进行的重新分配,使有限血液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如果既往存在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或脑动脉硬化的基础,发生脑中风的几率就会更高。
在炎热的夏季,中老年人应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脑中风,尽量减少烈日炎炎之下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可以在早晚气温不高时进行。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使用空调应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7℃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长时间使用空调,人体体内的湿热无法通过排汗外泄,轻则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空调病”,重则会造成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甚至诱发脑中风。其实夏季最好的解暑方式是扇扇子,早晚在树阴下,摇着蒲扇,喝点温茶,这种传统的解暑方式至今仍是很好、很健康的防暑降温方式。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做到“不渴时也要常喝水”。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特别是早晨起床应该饮用一大杯水,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上午可以适当多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夜间睡觉前也应适度饮水,建议每天饮水2000-2500毫升,可以是白开水也可以是淡茶水。夏季喝点绿茶或者选用一些中药的代茶饮都对中老年人预防热中风大有益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脾虚湿盛的人们可以选用藿香、佩兰、荷叶,心烦易怒、心神不宁的心肝火旺的人们可以选择薄荷、双花、菊花等。
另外,中老年人在夏季应该养成午睡习惯,时间一小时左右。注意午睡时一定要平躺,不要伏案或是歪着睡,同时不要饭后马上就入睡,此时大量血液流向消化道,入睡后血流减慢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
汪振宇提醒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去医院复查,千万不要忽视中风的先兆。在炎热的夏天,如果忽然出现轻微头痛、头晕、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行走困难、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差等症状,不要以“睡眠不好”或“过度疲劳”等原因来自我安慰。这种表现很可能是发生中风的先兆,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