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房颤是中风的始作俑者 压力

发布日期:2014-10-21 02:52:37 浏览次数:1595

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栓子是哪来的?60%-75%是心源性的,其产生基地在“左心耳”。

心脏有四个腔,即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部的左、右心室。左心房其一角向右前侧伸出的耳状小囊,就是左心耳。

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是左心房的一部分。其外形,有仙人掌形、鸡翼形、风袋形、菜花形等多样;其内部,与发育成熟的心房不同,其内有着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如此独特的解剖结构,给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因心耳具有正常的收缩能力,在窦性心律时,左心耳里的血全被排空了,很少会形成血栓。

房颤,即心电信号发送异常了,导致心脏上部的腔室(即心房)收缩频率过快或者收缩节律异常了,让左心耳失去了有效的收缩规律,难以将个中的血完全排空,血液在左心耳里淤积,就形成了血栓。

另外,心耳独特的如仙人掌等样的形态,以及其内部肌小梁的凹凸不平,也易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也促成了血栓的形成。

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因脑部血管纵横密布,精细复杂,所以约75%的心源性栓子会栓塞于脑部,堵塞动脉,导致中风,造成偏瘫,甚至死亡!

因此说,房颤是中风最为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临床发现,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五倍之多。而且,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中风,房颤导致的中风,通常更为严重,更有可能导致残疾或者死亡!

个案:一位36岁的先生是家广告公司的老总,工作压力很大,且因工作关系,天天烟酒不断,半年前,他开始感觉胸闷气短,很容易疲劳。一天晚上应酬完回家,突然感觉出不了气,心跳加速。经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认他患上了房颤。

原因是,心脏正常的兴奋和节律活动,是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协调下进行的。当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时,心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就会出现问题,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目前研究已经表明,过量饮酒、过度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过大的压力和疲劳,都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旦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失去平衡,便可触发易感患者发生房颤。

当转为持续性房颤后,因长期对快心率的耐受,患者的自觉症状反而轻了。这部分患者容易误认为房颤好转而忽视治疗,其实,他们恰恰是最危险、最需要正规治疗的房颤病人。

要确诊房颤非常简单,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便可,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一眼就可看出心电图上的房颤特征。

个案:吴性女士,51岁。2011年后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这期间,分别发生左锁骨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左肾动脉三次血栓栓塞事件。无奈坚持华法林抗凝治疗,却又遇消化道大出血,治疗陷入绝境。2014年4月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施行了“胸腔镜下房颤消融并左心耳切除”,治愈了房颤,还免遭再次栓塞或中风的困扰。

个案:王姓老先生,83岁,阵发性房颤5年,这期间脑栓塞中风两次,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现已不用担心再次发生缺血性中风。

原有的预防房颤栓塞事件的有效方法是抗凝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华法林”,但困难的是,“华法林”极易受其它药品、食品、水果蔬菜等干扰,很难控制在稳定水平,必须定期抽血监测(每一至两周监测一次)。而且抗凝过度,还会有出血风险。

近年来,以剿灭房颤患者血栓“基地”为目的的“左心耳封堵技术”,已成为欧美国家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最新技术。资料显示,接受该治疗后,可减少90%以上的发病率!

另外,对于阵发性房颤或短而持续性房颤,合并心源性卒中的患者,“外科腔镜下行房颤消融加左心耳切除”,也会一举两得,即,既治了房颤,又防了中风。

房颤患者,需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房颤治疗及中风预防的治疗策略!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