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风预警图揭示中风防治奥秘

发布日期:2014-11-30 16:56:28 浏览次数:1595

中风防治奥秘

■本报记者 刘树国据WHO报告指出,中国每年脑血管发病率以1%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中风病人将增加600万人,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1.43亿,占人口总数的11%,2026年将超过3亿,2041年将达到4亿人。日前,被誉为中国中风预警第一人的著名脑血管病学专家王桂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大流行将随之而来。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获得中风积分,对照中风预警图就可以知道自己在未来4年内发生中风的几率,准确率高达85%。上海市脑血管研究所11月11日在京发布中风预警图,这一研究成果的问世,使得遏制中风的大流行成为可能。

中风的早期防治刻不容缓

科学研究发现,55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每增长10岁,中风的危险度翻一番。另据调查,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患者1.6亿人,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人。有2亿人体重超重,有6000万人肥胖,有3.5亿人吸烟,这些人都是中风发生的危险人群。专家预计,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中风的大流行。

中风急性发作期死亡率高达50%,幸存者中大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终生残疾,如偏瘫语言障碍等,而且还有约1/4的病人在发病后1—5年内会再次发生中风。我国每年因中风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经济损失已经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中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更向现有的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发出挑战书。目前,我国有关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精力放在终末期的高成本救治阶段,如果不尽早找到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到2020年,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将会让我国的医疗体系不堪重负。王桂清教授对此深表担忧,在中风尚未对医疗体系造成威胁之前,中风的早期防治刻不容缓。

高危特防是国情所需

鉴于国情,大众化的预防策略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攀高的中风形势,必须采取高危人群重点防治的策略。

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系统,中风预防一直停留在大众普防阶段。大众普防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预防策略,主要通过改变有害的生活习惯,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心脏病等中风发病相关的因素。大众普防投入高,见效慢,无法真正控制中风日益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高危特防的预防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危特防通过筛选,发现有可能发生中风的高危个体,在一般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个体化的预防措施,是目前国内外政府卫生部门所倡导的慢性病预防策略。

中风可以

早知道早预防

如何采取敏感的手段从人群中识别出中风高危个体是高危特防策略的关键。

医学界对于中风防治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找到导致中风的因素,从根本上阻止中风的发生,而实际上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众多,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因素间又互相激化,因此对于中风的防治一直停留在普防的阶段;二是中风发病后的恢复治疗,由于中风的突发性、高死亡率、高致残等特点,中风的救治工作也步履维艰。

上海脑血管研究所另辟蹊径,将精力集中于被医学界认为是“亚临床”阶段的脑血管动力学。王桂清教授经过20年的探索,发现脑血管的血液流量、流速、血管壁的弹性等11项脑血管功能与中风发病密切相关,根据各项功能的参数关系创建了脑血管功能积分,分值降低是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从正常到中风不同人群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同时发现,血液动力学积分值显著降低是中风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非常重要的预警信号。中风预警信号的发现为防治中风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中风是可以早知道,早预防的。

为了使预想成为现实,王桂清教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带领科研人员走访了全国26个省市、107个监测点,积累了37.9万人次、1562万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数据,首次建立了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正常人参考值,并在大量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中风预警数据库”。

科学家将脑血管功能积分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量化,绘制成“中风预警图”,揭示出中风的奥秘。对照预警图的分值比例就可以知道自己中风的危险度,正常人的值为100分,当分值低于75分即有中风危险,此类人群被称为中风高危人群,需要重点防治。分值越低,中风的危险性越高,有了中风预警图的对照,能够使80%以上的中风事件被提前预测出来。

中风预警机制有望全国推广

中风预警机制在华东地区取得成功后,卫生部对此高度关注。要求王桂清教授采集全国样本,全面推进“中风预警”在全国的推广。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国中风数据库已经建成。“全国中风数据库”中的数据再一次表明,抓住中风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就能遏制中风大流行的发生。

“中风预警”系统目前已经相当完善,整个检测过程只需10分钟左右,完全无痛,无创。据王桂清教授介绍,上海已经有中山、华山等三甲医院引进“中风预警”检测系统,到2007年,该系统将会推广到全国各省市的医疗体系。

与此同时,王桂清教授为中老年人开出一张中风防治处方,也是高危特防的中风防治模式。第一步对高血压、心脏病、肥胖、家族史等有中风危险因素的通过初评估筛选出约10%的易患人群。第二步是积分预警。对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易患人群实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积分检测,进一步评估中风危险度。第三步药物预防,分值低于75分即为中风高危人群。50分以上的轻度危险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预防,而50分以下的中高度危险人群则应尽快就医,以防不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