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中风 后果很严重
核心提示
说起中风,人们常常认为是脑部的问题,其实人体任何部位的血管都有可能发生栓塞或出血,发生在脑血管叫脑中风(即卒中),发生在眼底视网膜血管就是“眼中风”。
“眼中风”的典型症状为突发性、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特别是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可导致突然全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超过4小时未能有效治疗,视力将难以恢复。有“三高”症状和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记者魏国剑
贪图凉快当心眼睛“中风”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眼科专家、主任医师郭希让说,有的老年人在使用空调时,温度调得很低,从热的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或从凉爽的室内到外面的高温环境,容易使血管收缩异常,如果眼底的视网膜中央血管发生阻塞,就是俗称的“眼中风”,此时应迅速到医院就诊,延迟治疗会造成视力的严重丧失甚至失明。
据介绍,“眼中风”与脑中风发病原因类似,其最重要的症状就是无痛状态下视力的急速下降。有的患者本来眼睛好好的,表面看没有眼红及眼病,没有任何异样,但一觉醒来却突然发现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也有患者感觉眼前变暗,最后是一片漆黑。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单眼阵发性黑蒙症状,视物模糊,数分钟后逐渐恢复,可多次反复发作。“眼中风”多是一眼发作,也有双眼同时发作,有些人是一只眼睛发作失明了,另一只眼又跟着发作。
如果抢救不及时,“眼中风”的致盲率极高。“眼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此外,睡前服用降压药或降压药用量过大,造成夜间血压过低,也是“眼中风”的诱发因素。
“眼中风”急救分秒必争
郑州艾格眼科医院业务院长、主任医师徐惠民介绍,“眼中风”病因主要有两大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前者阻塞的原因多是由视动脉粥样硬化斑所脱落的碎屑,少数是由于心脏病患者瓣膜上的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或因血管狭窄、痉挛、炎症等造成。这种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一旦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血流中断,被供应区的视网膜立即缺氧、坏死、变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可突然导致全盲,即暴盲。
另一种阻塞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其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内壁损害等,根据临床症状又可分为缺血型和出血型两类。此病较为常见,发病及治疗不像动脉阻塞那样紧迫,预后相对较好。
但由于“眼中风”发病时并没有眼红及眼痛等眼病的症状,给人造成“问题不大”的错觉,错失治疗时机。由于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中,所以老人往往以为是老花眼、白内障或糖尿病眼病等疾病所导致,以为是“常见现象”而延误了治疗。
“‘眼中风’属于眼科急症,要及时正确抢救,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的时间越长,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徐惠民说,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90分钟,即可造成视网膜永久性损伤,治疗价值就不大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超过4个小时,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眼中风’的抢救和心梗、脑中风一样,必须争分夺秒。有时即使及时治疗,也会留下视力严重下降的后遗症。
防“眼中风”先控原发病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专家说,预防“眼中风”,首先要控制血压达标,患有血管性疾病的老年人,平时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发病。要按照医嘱服药,不可一下子把血压降得过低,降压药尽量不要在晚上睡前服用。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看到的血管,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以便早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早期病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减轻延缓病变。
如果突然出现一时性失明、眼前黑雾或波纹、视物模糊等感觉,应警惕可能是“眼中风”的先兆,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就诊前可用食指在眼球表面轻轻按揉,疏通血管栓子,为医院抢救争取时间;如果有硝酸甘油,可尽快含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