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风病人的康复措施

发布日期:2014-10-21 18:14:46 浏览次数:16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针灸科 吴杞

中风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中风病人的康复治疗,降低致残率,对提高全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意义。

中风病人的康复措施应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各个阶段。在急性期就应该注意保持患者患肢关节的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及肌肉的萎缩,为日后肢体功能的锻炼、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创造必要的条件。在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前提下,危险期度过1-2周后,即可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

一、心理康复。患者的悲观情绪对康复十分不利。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尊重,理解他们,耐心细致地给以解释和劝导,介绍一些必要的康复知识,使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和愿望,医、患、家属三者配合,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饮食调养。饮食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之物,少吃畜禽内脏和肥甘、辛辣之品,忌烟酒。每天进餐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可过食过饱。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三、针刺治疗。针刺可使经络疏通,兴奋中枢运动神经,调节外周血管舒缩,加速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对脑组织及患肢的康复有直接良好作用。常用的方法有体针、头针和耳针。体针选穴以手足三阳经穴为主,配以督脉穴及阴经原穴。健侧泻法,患侧用补法。每日一次,每两周为一疗程。

对治疗不方便者,可以采取埋线方法。埋线是将羊肠线用特殊的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入穴位中来达到针刺的效应。它比针刺更方便,作用更持久。

四、功能训练。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体力和病情稳定状态等,制定训练计划,对完全性瘫痪或中等以上瘫痪,首先进行意识锻炼和耐力锻炼。由医师和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起坐、转动身躯、伸屈肢体、抬举、站立、行走等,循序渐进,并配合以保健器械练习。活动量逐渐增加,以病人稍觉疲劳为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对患者每一微小进步,都要给以鼓励。

轻瘫及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能行走者,重要的是正确的姿势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防止临床上常见到的挎篮子姿式或划圈步态的发生,每次运动可适当延长10-20分钟,每天活动不少于2-3小时。

语言障碍者,必须加强语音训练,从简到繁,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五、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捶击,能增加偏瘫肢体的血流量以提高其神经敏感性,缓解肢体关节、肌肉的强直程度。手法宜轻柔,动作不宜过猛,对急性期的患者或有心脏病等严重合并症者按摩应慎重。

病程愈短,康复治疗实施得愈早,则有效率愈高。实践证明,发病后的半年内是康复的黄金时机。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