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出汗多脑中风等疾病频发
中老年人,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更应注意夏季血液黏稠给身体造成的影响。
血液黏稠度增高时,可使血液流速减慢,加上过多的红细胞老化、硬化,易发生红细胞聚集,进一步加重血稠程度,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可引发头昏脑涨、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胸闷胸痛、颈项僵硬不适、四肢麻木、乏力、嗜睡或失眠等症状。若血液过度黏稠,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如堵塞了冠状动脉血管,则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堵塞了脑动脉,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血栓还会堵塞肾动脉、腹部动脉、下肢动脉等而引起缺血性急症。
糖尿病患者血稠,可加重大血管的损伤,影响微循环,加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盐水和茶水最能解渴
夏天大量出汗带走体内的钠、维生素及钾、镁等微量元素。如果只喝白开水,很难较好地解渴,甚至产生头晕等不适反应。而盛夏饮点茶,既可补充水分及流失的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物质,又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增强食欲。以性凉的绿茶为最佳,且茶水不能太浓,否则容易稀释胃液,适得其反。或者在白开水中加少量食盐(500毫升水约加小于1克盐),也能有效补水、解渴。
晨起两杯水能防血稠
起床以后,先空腹饮水,能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粪便、尿液等代谢废物快速排出。但由于夏季夜晚闷热,水分流失较大,故晨起饮水量可增至两杯。
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对身体缺水的敏感性降低,等感觉到口渴时,往往已经严重缺水。因此,老人外出或锻炼时,随身带瓶水是很有必要的。锻炼后应尽快喝些水,以补充体内丧失的水分。但老人不适宜喝冰水,应以温水为主。
吃些稀释血液的食物
夏天吃的饭菜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些粗粮、豆类及豆制品、瓜果蔬菜。
常吃些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等有抗凝作用;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本报综合报道)
上一页 1 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