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是常人5倍

发布日期:2014-10-06 13:53:57 浏览次数:1600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重视中年人的中风风险”。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崔连群提醒: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房颤患者患中风的风险是无房颤者的5倍,且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后果更加凶险。

“为什么人好好的就得了中风?”3个月前,46岁的刘先生时常感到心慌气促,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房颤,近日又患上脑卒中,不得不住院治疗。家人百思不得其解,“没被重视的房颤,竟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崔连群表示,房颤是因,中风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滞在心房内,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

脑中风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缺血性中风,又称脑血栓,一般是由于血块或脂肪块随着血液到达脑血管后,堵塞了脑血管,造成脑部缺氧、脑细胞死亡,这类缺血性脑中风约占85%,近两成缺血性中风是由房颤导致;另一种是出血性中风又称脑溢血,是由于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管破裂。崔连群表示,由房颤导致的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加可怕。“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最轻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最重的可能直接导致猝死。”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所致中风的比例也显著增加:从50-59岁年龄组的1.5%,增至80-89岁年龄组的23.5%。

“无论是房颤还是脑卒中,患病年龄都提前了5—10年,昔日‘老年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崔连群说,现代中青年人工作时间长,社会压力大,但休息时间、体育运动较少,心脏功能缺乏一定的锻炼,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极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加剧房颤和中风的风险。

“我国是房颤第一大国,约有数百万房颤患者,超过欧美国家患者总和,使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的比率却远远低于欧洲国家!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风损害。”崔连群提醒,心肌坏死是不能再生、不可逆的,只能由存活的心肌继续维持功能。因而,房颤患者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

崔连群提醒,由于房颤患者是中风高危人群,应多了解急救措施,以免错失救治黄金时间。“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崔连群表示,如果发现言语含糊、两边面部表情不对称、两个手臂平举10秒钟一侧手臂不能坚持这三个症状中的一个,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有脑梗急救能力的医院,争取在脑中风症状发生后的黄金3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

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也大有帮助。“例如多做运动,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崔连群说。

【相关链接】

房颤患者患中风的风险

有多高?

患者可对照“房颤卒中风险分层评估表”,进行自我测评。该评估表总分为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各占1分,先前曾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得分≥1分,就应尽早治疗,远离中风的威胁。如果得分≥4分,则为高危人群。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