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房颤是中风的始作俑者 压力

发布日期:2014-11-07 23:28:14 浏览次数:1600

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栓子是哪来的?60%-75%是心源性的,其产生基地在“左心耳”。

心脏有四个腔,即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部的左、右心室。左心房其一角向右前侧伸出的耳状小囊,就是左心耳。

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是左心房的一部分。其外形,有仙人掌形、鸡翼形、风袋形、菜花形等多样;其内部,与发育成熟的心房不同,其内有着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如此独特的解剖结构,给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因心耳具有正常的收缩能力,在窦性心律时,左心耳里的血全被排空了,很少会形成血栓。

个案:吴性女士,51岁。2011年后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这期间,分别发生左锁骨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左肾动脉三次血栓栓塞事件。无奈坚持华法林抗凝治疗,却又遇消化道大出血,治疗陷入绝境。2014年4月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施行了“胸腔镜下房颤消融并左心耳切除”,治愈了房颤,还免遭再次栓塞或中风的困扰。

个案:王姓老先生,83岁,阵发性房颤5年,这期间脑栓塞中风两次,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现已不用担心再次发生缺血性中风。

原有的预防房颤栓塞事件的有效方法是抗凝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华法林”,但困难的是,“华法林”极易受其它药品、食品、水果蔬菜等干扰,很难控制在稳定水平,必须定期抽血监测(每一至两周监测一次)。而且抗凝过度,还会有出血风险。

近年来,以剿灭房颤患者血栓“基地”为目的的“左心耳封堵技术”,已成为欧美国家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最新技术。资料显示,接受该治疗后,可减少90%以上的发病率!

另外,对于阵发性房颤或短而持续性房颤,合并心源性卒中的患者,“外科腔镜下行房颤消融加左心耳切除”,也会一举两得,即,既治了房颤,又防了中风。

房颤患者,需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房颤治疗及中风预防的治疗策略!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