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日常调护
近年来由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饮食习惯改变、抗生素的滥用、母乳喂养的减少等种种原因,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根据调查统计西方国家儿童和青年的哮喘发病率已从4%上升至10%,而且每年还在增加中,哮喘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从医学角度讲,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若不及早治疗或控制,往往会影响到小孩的活动和学习能力,严重者甚至可以阻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对于如何控制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发展,减轻患儿的症状,缩短患儿的病程已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临床当中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方式方法很多,又分有中医和西医两大类,但是在运用临床手段进行治疗的同时,若能对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予以科学的护理,则对于患儿的治疗和病情的痊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哮喘的发生、发展也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加以防控:
一、 慎起居: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主动地培养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吃饭,何时睡觉等等。这样做,可以使小儿体内的生物钟在规律的作息时间里尽早地形成,并且更加的合理而有序,不但为小儿健康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防病和治病更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良好的环境也不容忽视,哮喘的孩子最好不要到那些封闭的和人群相对比较密集的场所,如大型超市、电影院、淘气堡等等,以避免感染、粉尘等因素的刺激。在家中休养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适时通风换气,但不要有对流风,避免使患儿再次受凉,加重病情。室温20℃左右(18~25℃),湿度40%~55%RH(相对湿度)的环境最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并且还要注意室内花草的气味,油烟的味道,或者动物的皮毛是否会对患儿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另外,尤其要注意防控室内的尘螨,因为很多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的哮喘患儿,其实是对隐匿在患儿枕巾、衣被中的尘螨过敏所致。
二、 调饮食: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长发育等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主运化,小儿往往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虚则运化功能失调,则水湿内蕴,痰浊内生,上贮于肺,痰饮留伏,引发咳喘,正如中医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因此要想治喘,必先健脾,而要调理好脾胃,就必须要改正错误的饮食观念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因此,在日常的饮食中要以清淡为主,多饮白开水,饮食当中多以应季的青菜、水果为主,对于甜咸辛凉(如糖类、冷饮等)或肥甘厚腻(油炸食品、海鲜、奶制品等)的食物不要多饮多食,如果发现孩子吃了某种食物有哮喘发作时,必须停止进食该种食物。过多过频的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不但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反而会对小儿内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体内阴阳失衡,免疫机能紊乱,尤其最易伤脾胃,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难以治疗的顽疾和怪病;此外,家长还要重视进食的时间,切不可纵容孩子想吃就吃,偏食挑食的坏毛病和睡前喝奶或睡前进食的不良习惯,牢记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古训,从而避免由于喂养不当所致的支气管哮喘。
三、 少用药:
很多证据表明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和激素类的药物对小儿哮喘患病人数的增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广大的农村的个体诊所,乡镇的卫生院,甚至是城市的三甲医院里,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患儿只是因为很常见的感冒、腹泻或者轻微的咳嗽,就被注射了过量的药物,反复接受着过度的治疗,最终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并出现哮喘或者其他种类的免疫紊乱性的疾病,给患儿和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为社会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所以,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家长一定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并且对孩子的常用药品的成分,功效及副作用要有所了解,不能盲目用药、盲目换药,要多跟医生沟通,及时向医生反映用药前后的患儿病情的变化,以利于医生对患儿的诊治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由于哮喘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常常突然发作,使患儿不能适应,感到恐惧和无助,并且许多患儿需要长期的用药,因此,患儿家长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监测、治疗哮喘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帮助患儿努力克服自卑感和依赖感,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这样才能使患儿早日得到康复,重新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