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婴幼儿支气管炎

发布日期:2014-11-27 22:00:50 浏览次数:1600

婴幼儿支气管炎是指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后,或是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临床症状。病因是各种细菌或病毒,或为合并感染。发病可缓可急,大多先有上感症状,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如为细菌感染,可吐黄痰。

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在胸部可听到干、湿罗音,以中等不泡音为主,偶可限于一侧。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再诉头痛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

身体健壮的小儿少见并发症,但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咽炎佝偻病等儿中,不但易患支气管炎,且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

关于休息、饮食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整等,详见“上呼吸道感染”。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处理。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举例: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复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喘: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顺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处方举例: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可随症选加其它药物1~2味:①表邪重时加菊花9g,鲜芦根15g。②热重时加黄芩6g,银花9g,连翘9g。③咳嗽重时加前胡9g或百部9g。④喘重时选加郁金6g,银杏9g或生赭石15g。⑤痰多时加葶苈子9g,蒌仁9g。

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10%氯化铵溶液也有同样作用,其剂量为每次0.1~0.2ml/kg。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抗菌药物。此外对迁延性支气管炎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

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当患支气管炎时,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按时间用药并做好家庭护理:

一、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爱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以上。

二、多喂水:小儿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三、营养充分:小儿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

四、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五、退热;小儿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六、保持家庭良好环境: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病例1:两岁的小雅雅因为感染轮状病毒,已连续好几天又吐又拉,不仅严重呕吐,每天腹泻十几次,连喝水都会拉肚子,到医院急诊时已有脱水情形,整个人明显瘦了一圈,看在爸妈眼里,满是心疼与不舍,幸好在医师建议住院后进行点滴治疗,情况逐步改善,三天后顺利出院。

专家表示,秋冬是幼儿最容易感染轮状病毒的季节,也是小儿住院的最主要原因,约四个住院病童当中就有一位是因感染轮状病毒而住院。

感染轮状病毒会先出现呕吐、发烧,之后开始腹泻,甚至喝水都会吐,严重时可能还会吐出胆汁,也因此容易导致幼儿完全无法进食,而出现脱水、休克现象,如果未及时就医,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家长要特别注意,只要给予适当的治疗以及正确的饮食照顾,呕吐和腹泻症状通常在五到七天后会逐渐缓和。

家长在照顾这类病童时,最重要是观察脱水情形,必要时应该住院接受治疗,先给予口服电解质水,如果无法顺利补充,再采取点滴注射加以改善,等呕吐症状缓和后,再开始给予清淡的流质食物。食物选择以淀粉类为主,蛋、豆、奶类则要尽量减少;如果还未开始吃辅食,建议将配方奶稀释喂食或减量,若是喝母乳,建议持续哺喂,因为母乳中的抗体可增加宝宝的抵抗力,万一喝母乳容易呕吐,也可以尝试将母乳挤出稀释再喂食。

避免感染轮状病毒,除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之外,口服疫苗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宝宝出生6个星期~两个月就可以接受轮状病毒口服疫苗,出生满六个月以前完成所有剂数,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达到80~90%,而接受口服疫苗之后,即使感染轮状病毒,也可以让症状减轻,降低住院的机率。

病例2:才刚庆祝周岁生日的小翔,就因为细支气管炎而住进医院。刚开始只是微烧、流鼻水、咳嗽,家长以为不过是一般感冒,没想到咳嗽越来越严重,紧接着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同时有喘鸣声(类似吹笛子的咻咻声),而且几乎没有食欲,才惊觉不对而挂了急诊,还好住院后慢慢好转。

细支气管炎是两岁以下幼儿很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常见,这类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包括咳嗽、打喷嚏,以及玩具的接触等,刚开始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同时有鼻塞、发烧,大约二到四天后,病毒往下侵入到细支气管而导致发炎,此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开始咳嗽,呼吸时有哮鸣声音,之后呈现呼吸窘迫、倦怠、食欲不好等现象,甚至可能因严重呼吸道阻塞而导致缺氧,出现嘴唇发紫的情形,若未及时诊治,会有呼吸衰竭的危险。

家长在照顾时,要特别观察,若发现孩子出现呼吸困难、缺乏食欲、发烧、吵闹不安,应尽快寻求医师协助,严重时必须住院接受治疗,包括给予氧气罩以保持鼻分泌物潮湿及鼻通道通畅,同时进行排痰,并服用止咳、化痰药物以缓和症状,通常在五到七天后可以痊愈,而鼻塞和咳嗽则可能持续一到两个星期。

此外,生病期间应多补充水分,并且注意配合拍痰,饮食采取少量多餐,初期最好使用液态饮食,避免食用固态食物。家长在照顾期间要特别注意多洗手,以免相互传染。

病例3:忽冷忽热的天气也使得小儿哮喘发作住院案例明显增加,幼儿哮喘主要来自于遗传,只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都可能引发哮喘。王太太因为小儿子经常在夜间咳嗽,日前更出现喘鸣、胸闷和呼吸困难情形,紧急就医后才知道孩子有哮喘,住院期间使用哮喘治疗药物后,症状已获得改善。

专家表示,家长若发现孩子开始咳嗽、夜咳,就要怀疑可能哮喘发作。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大的时候,很容易让哮喘发作,而出现气管收缩、痉挛、胸闷、喘不过气来等情形,此时应立即就医,给予气管扩张剂、短期类固醇、低剂量氧气等以改善症状。

此外,在气候突然变化时,父母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保暖、多补充温开水、少出门,尤其沙尘暴来袭更要避免外出,必须出时一定要戴上口罩,家中避免有绒毛类玩具,打扫时尽量使用吸尘器,不要用扫把或鸡毛掸子,以减少尘埃飞扬。

感染轮状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哮喘发作,是幼儿住院最常见的疾病,家长在照顾时要格外谨慎,尤其生病期间一旦有脱水、倦怠、无法进食、呼吸困难、胸闷、躁动等情形,要有所警觉,立即送医,以免病情恶化。平时则要谨守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等原则,才能安然度过病毒流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