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好发于青、中年性旺盛期,25岁以下占60%。男性可合并附睾炎,附睾肿大,发硬且有触痛,有的还可合并睾丸炎,前列腺炎等。女性可并发子宫颈炎,宫颈糜烂,分泌物增多,阴道及外阴瘙痒,盆腔炎,输卵管炎,患者下腹部不适,月经异常,可导致异位妊娠,流产及不育症等。如不治疗,衣原体等病原生物可侵入子宫和输卵管,引起盆腔炎症,最后导致输卵管疤痕性疼痛,而造成女性不孕症。病原体也可侵犯睾丸和附睾而造成男性不育。对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患者,即使能生育的妇女,生下来的婴儿也难免发生眼、耳部的衣原体感染而死亡。为了查询方便,将非淋分成衣原体感染(hlamydialInfection)和支原体感染两大部分进行讲解。
病理学[病原体]目前,通常被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是指衣原体(占40%-50%)、支原体(占20%-30%)及一些尚不明致病病原体(占10—20%,如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和单纯疱疹病毒)的尿道炎。这类尿道炎中,已知其病原体的,则称为真菌性尿道炎和滴虫性尿道炎等,而不再包括在非淋菌性或非特异性尿道炎之内。其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前者占40%-60%,后者占20%-40%。根据许多国家报告,NGU中30%-50%,淋病病人中20%和性活动强但无尿道炎症状的人中0.5%,以目前常用的培养方法,尿道分泌物可培养出衣原体。女性病人因多数无症状或仅表现为白带增多等妇科症状,难以确定其发病率,有人估计女性病人可能为男性的4倍。其他如阴道滴虫、单纯疱疹病毒和白色念珠菌等,可能是少数NGU的病原体。但目前一般都不将其作为非淋。
流行病学由于诊断条件所限和命名上的问题。国内尚无系统的人群调查资料,支原体可存在于健康携带者,而在性乱者、同性恋、妓女、淋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我国报道7个地区健康人携带率为解脲支原体(UU)占10.59%,人型支原体(MH)占5.34%。性乱者UU的检出率为71.7%,MH为19.57%。调查表明,性伴数越多,性活跃指数越大,UU和MH感染率越高。传染源疾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①直接性接触感染,与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性交时。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约30-70%可通过性交传染给女性,反之亦有25-50%患有衣原体性宫颈炎的女性经性交亦可传给男性。
②间接接触感染,使用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用过的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盆、抽水马桶等。
③产道感染,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产妇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另外妇产科医生和母亲的手指也是把病原体带给新生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胎膜完整的情况下,从羊水、胎盘和胎儿血液中可分离出支原体,因而证明胎儿在宫内也可发生感染。
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新生儿由母体垂直感染,发生衣原体性结膜炎,有10-20%发生肺炎。女性感染CT还有由宫颈炎上升而并发腹腔内诸器宫感染。由于“口交”亦能引起口腔内衣原体感染。另外,由宫颈、输卵管处分离出CT的事实,也可说明其传播途径。
历史和流行区域自60年代中期起,国外人群发病率已经超过淋病。80年代美国每年新发生的病例达300-1000万人,其中1.1万名妇女因本病导致不孕而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有30一40%患者在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甚至无症状,成为带菌者。本病直接诊断方法较少而难,临床上也易漏诊,病原体携带者多见,都是造成流行的因素。再有,在美国女大学生中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衣原体感染率的升高,与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性伴侣的数日较多和不避孕或不用阴茎套,宫颈帽等工具有关,加上西方社会普遍的婚前性生活,离婚,性解放等促成了该病的流行。近年来各种报道显示,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下降,而非淋菌性尿道炎却不断上升,居STDs的首位。其中CT感染所致的病例显著增加,如美国报道非淋菌性尿道炎约半数为CT所致,在淋病中有20-40%从病灶中分离出CT,另据报道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在世界急剧上升,以美国为例、一年间就300万人患本症。女性宫颈炎等,在女性生殖器感染症中CT也是其主要的病原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