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化疗为什么会造成白细胞减少

发布日期:2014-10-20 06:11:28 浏览次数:1595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常识,那就是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周期性化疗过后,常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可见白细胞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因此,长期的白细胞减少导致的严重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

事实上,白细胞减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骨髓抑制。人体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起源于骨髓产生的造血干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90%~99.5%的造血干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只有少数造血干细胞处于增殖状态,这就已经能够维持机体的恒定造血。当人的身体处于某种病理状态时,处于静止期的造血干细胞就会被激活,进入细胞周期并且加速自身复制和分化成熟,以恢复正常血细胞的数量。

但是,骨髓对化疗敏感,化疗药物长期、大剂量使用时均导致骨髓抑制,引起骨髓细胞凋亡增加、干细胞耗竭以及增殖能力下降等,于是造成血细胞生成减少。通常先出现白细胞减少,然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然而前者比后者严重得多。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人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倾向。其中,白细胞减少主要体现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这是因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因此,在化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至少1~2次/周。如果发现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应暂停化疗并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或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如果血小板低于15109/L,应给予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低于80 g/L要予输血治疗;当白细胞下降为1.0109/L时,采取保护隔离措施,将患者转移至单人病房,严密监测体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性给予抗生素。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