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关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漏诊和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

发布日期:2014-11-26 01:14:48 浏览次数:1609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病率实际比我们期许的要高,我们临床通常诊断的霉菌,是指看到白色菌丝结构或者点状霉菌斑块的典型病例,实际上,毛霉菌,念珠菌感染,都不会出现这些体征,所以临床上对此病有一定的漏诊,如病史较长,口服及局部运用抗生素效果都不好的时候,需要警惕霉菌的可能,当然,该病有时候与外耳道湿疹难以鉴别,甚至是同时发生,霉菌引起的变态反应加重湿疹,湿疹渗出物又促进真菌繁殖,恶性循环,这个时候,通常使用含有激素的抗真菌药物,如扶严宁和派瑞松较为妥当。至于霉菌性外耳道炎误诊,则较少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有霉菌存在,甚至有霉菌斑块也未必百分之百有外耳道炎,也可以是耵聍上霉菌繁殖,而上皮并无炎性改变,这个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未收录医院耳鼻喉科柳庆君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尤其是误诊为鼓室积液,是有严重后果的,往往导致不必要的反复用药和穿刺等。缺乏经验的耳鼻喉科大夫,如果体格检查鼓膜又不仔细,有时候容易仅仅凭借声阻抗的B型图就照本宣科的认为有分泌性中耳炎和鼓室积液,实际上,儿童,尤其是小儿,或许是因为鼓膜本身面积较小,或者是因为本身鼓膜较厚,As型鼓室图是较为常见的,当峰值较低时,容易被判断为B,所以,儿童,在无其他症状,无传导性听力下降支持(小儿往往难以配合),需要辩证的分析声阻抗的结果。同时,鼓膜穿孔,耳咽管不通,也可以表现为B,当然,这个时候外耳道容积会很大。小儿鼓膜置管后,如管口阻塞,因为管子本身的质量,拖累鼓膜,即使没有积液,也可以表现为B,所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减少误诊。

小儿听力筛查,反复通不过的时候,可查ABR,其目的不是为了论证听觉传导通路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为了找到正常的依据,以免将一些混杂因素,或者轻度的听力下降误判为严重听力疾患。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9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
  • 用户 vqrvyu5的评价
    评价时间:2015-03-16 11:36:58
    好评
    vqrvyu5说: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