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络成瘾是果
——从16岁少年死于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事件谈网瘾的戒除
沈阳晚报七彩生活心理管理中心特聘心理专家汤玉龙
8月1日下午,16岁的邓森山由父母带至“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报到,参加了“戒除网瘾”训练。10个多小时后,8月2日早晨,“原本身体结实的他,变成了一具伤痕累累的尸体”。
8月16日,死在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的少年邓森山的家属给记者发来短信称,邓森山尸检的初步结果是:“身体好,无疾病,由于身上多处受伤,导致肺部水肿、积血,也就是说,被殴打造成了死亡。”
记者就此致电南宁警方有关人士。该人士确认,邓森山的尸检初步结果已经有了,病理检验结果显示,邓森山死前无疾病。具体的法医鉴定,将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由广西公安厅于近日发布。据《广州日报》
小邓为网瘾付出了生命,这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能不能唤醒社会正视网瘾,关注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瘾戒除训练呢?为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网瘾及网瘾戒除训练。
“网瘾”是网毒,还是人害?
1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社会发展、方便了人们联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甚至改写了一些人的正常生活。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成为网瘾的重灾区。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左右,其中1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这么多的青少年成了网络的奴隶,是网络怎么了,还是人怎么了?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通过对4000多个家庭的4000多例网瘾患者及北京16所高校、全国31个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孩子中,有76.3%的家庭生活不和谐或父母感情不融洽;61.1%的父母教养方式明显不一致,父亲以专制或忽视型教养较多,母亲以溺爱教养较多;52.3%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49.8%的父母以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为主;40.6%的父母对孩子过度干涉或保护。为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成瘾主要源自冷漠的家庭关系和简单的教养方式。当然网络成瘾也存在于其他不合格的教育家庭,如年轻的家长过度对孩子强调平等和民主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品格和意志的培养。还有过度溺爱,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忙自己的事,忽视了孩子的存在。网络成瘾还有其他因素,如不良社会文化的误导与诱惑,以及重读书、轻育人的应试教育的高压与枯燥。一部分青少年很难找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兴趣、自尊的需要等等,于是他们只得投身网络去寻觅,以致染上网瘾。
对少部分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他们成长的暂时“过渡性客体”,他们缺乏关爱、缺少温暖、缺乏前行动力,于是逃到网络中找到久违的快乐,找到一个躲避暴风雨的地方,有的在这里进行自我疗伤,有的在这里寻找关爱和温暖,有的在这里找到了自尊,还有的在这里通过网络来自己关怀自己……对这部分进入网络的人,如果没有网络,他们可能流落街头,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可能会染上更不好的习惯,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五花八门的“网瘾戒除训练”
2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现在约有400万青少年有深度的网瘾。孩子那么依恋网络,爱子心切又无能为力的家长们就开始“病急乱投医”。由于这里有利可图,所以导致各种机构纷纷进入这样一个产业里来:目前全国各个训练营及医疗机构拯救“问题少年”、“网瘾少年”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有“强制灌服中药戒网瘾的”;也有以暴力为主轴的“魔鬼训练营”;还有以催眠为主要手段的网瘾治疗;还有采用“电击疗法”治网瘾的……各种力量各种利益集团都进入到了这样一个产业里来。
从某“网瘾戒除训练”中心出来的小张讲,他进去第一天就被“禁闭”,从下午两点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5点,然后到篮球场跑了100圈,做了400个蹲下起立,晚上没有休息、没有吃饭,第二天早上直接投入训练。还说那里有个规定:不能提问,问就会打你。
如此而为,与其说是进行网瘾戒除训练,倒不如说是在实实在在地伤害青少年,有的“训练”对青少年而言会造成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简单的魔鬼训练,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给接受训练的未成年人留下终身抹不掉的心理阴影。
“网瘾戒除训练”路在何方?
3
网瘾戒除训练本质上是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网瘾戒除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支持,需要政府、医院、学校、青少年教育机构的密切配合,需要进行立体、长时间的综合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网瘾戒除训练也是全球面临的一个课题,许多国家在网瘾治疗上有成形的做法。在美国,治疗网瘾是多管齐下,包括在课程中添加“网络成瘾”的内容,一旦发现学生有上网成瘾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疏导,并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兴趣,避免社会疏离症的发生。此外,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引导他们开展讨论,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在英国,电脑游戏包装上贴有警示语,以提醒人们远离网瘾的雷区。这种从苗头开始抓网瘾治疗自然事半功倍,以预防为主才是根本。
在国外众多的网瘾治疗机构中,德国的“维希尔之家”网瘾治疗机构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了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实践证明既能帮助戒除网瘾,又不留下其他的后遗症和心理创伤。其主要办法有三个:一个叫艺术疗法,就是帮助青少年培养其他好的兴趣,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就是让上网成瘾者通过其他爱好分散注意力;第二个是运动疗法,这个运动疗法跟军事训练截然不同,比如他们是要训练当事者去打网球、高尔夫,或者骑马等对身心有益的活动。第三个就是自然疗法,比如去享受自然风光,或通过人与人间的良性互动,温柔地来帮助当事者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网瘾少年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应该整合多方力量,共同研究,寻找出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别、不同成因的网瘾训练方法,去引导训练他们尽快从网络中走出来,让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人。此外,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瘾人群,怎么进行前期教育,防范出现网瘾,把网瘾戒除训练做到源头。
网瘾现象表现在青少年身上,问题根源往往在于家庭教养方式,不能满足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心理需求。预防网络成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更要关注家庭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心理营养。家长心理健康,家庭和谐,以及科学的教养方式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为此在社会广泛开展“做合格家长”教育势在必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