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可致命需要引起重视1
陈必桂介绍,打鼾原因复杂,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耳鼻喉科关系密切,最主要和人的气道有关。通常,打鼾者的气道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现在医学界认为,夜间睡眠时如果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是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如果这种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在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累计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临床上把鼾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鼾症又称良性鼾症,可由感冒疲劳引起,轻而规则,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会影响正常呼吸时的通气,有时改变睡姿就可以缓解。病理性鼾症也就是恶性鼾症,由于气道狭窄而致,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陈必桂表示,常见的打鼾和呼吸暂停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通道狭窄,主要是气管平面以上的上呼吸道狭窄都可以引起打鼾甚至呼吸暂停。具体包括: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引起鼻部狭窄;咽部狭窄,扁桃体肥大,咽部松弛,悬雍垂过长;舌体肥大,舌根部肿瘤、舌后坠等引起咽腔狭窄;颌面部发育畸形,如小颌畸形;肥胖等。
“最需要注意的是肥胖者、老年人及小孩的鼾症。”陈必桂说,肥胖和体重超标的人,因为颈部脂肪沉积缩小了上呼吸道的内径,气道更容易塌陷和阻塞,与睡眠呼吸暂停相互影响,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老人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器官衰弱,将使病情明显加重;小孩打鼾多数是腺样体发育异常和扁桃体肥大引起。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并长期被人们忽视或被医院漏诊、误诊的疾病。”陈必桂说。这种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患者会觉得自己从未睡过一个好觉,而且还会因为呼吸气流中断,缺氧和反复从睡眠中憋醒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
陈必桂告诉记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夜间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打鼾,一般来说鼾声越响标志着气道狭窄越明显,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鼾声不同于普通的打鼾者。这类患者的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病情严重者无论是侧卧位还是仰卧位,甚至在开会、坐车时都会鼾声大作。
此外,患者在夜间发生频繁的呼吸暂停的同时,还会伴有睡眠动作异常、失眠、多梦、噩梦、多尿、遗尿等。在白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表现为嗜睡,即白天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不可抑制地打瞌睡,甚至在开会、看书、听课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梦乡,病情严重者在与别人谈话时都会不自觉地酣然入睡。但由于这类病人在睡眠中长期处于1、2期浅睡眠,而无法进入3、4期深睡眠,因此睡眠质量较差。据统计,约有2/3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过多,有的人的睡眠时间常常可达十几个小时,甚至整天昏睡不醒。患者还会自觉疲劳,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激动易怒。
“偶尔的一次睡眠呼吸暂停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如果这种窒息长期反复发生,其危害就不可小视了。”陈必桂说。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是缺血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高血压。在对460名猝死患者的分析后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是引起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中风等脑血管多发生在夜间,研究发现睡觉时打鼾及呼吸暂停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53%以上男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长期习惯性打鼾史,35%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在睡眠时,与打鼾和呼吸暂停密切相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打鼾和呼吸暂停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直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如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司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事故统计结果显示,这类司机的事故发生率是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司机的2倍,特别是单人驾驶时的事故率则高达13倍。除交通事故外,其它操作性事故的发生,如塔吊、飞行等也与睡眠密切相关。许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社交能力下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会造成婚姻的失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