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阻止关节畸形是关键
36岁的梁女士手指关节肿痛有4个多月了,早晨起床握拳时手发紧,常常二三十分钟后才能好转,她去多家医院诊治,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又叫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病的一项检查)都正常,医生排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按其他病治疗,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最近,梁女士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
该科主任医师刘冰仔细询问其病史后,建议她做手部的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梁女士的指关节滑膜水肿增厚,高度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接受治疗两周后,梁女士的病情得到控制,手指关节不肿了,疼痛也明显减轻。此后,病人每月来医院复查一次,直至完全康复。
据刘冰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青年女性比较常见,患者早期可有短时间、轻微的小关节肿痛,有的是急剧发展的多个关节肿痛,发病关节以手指、手掌、腕、肘、肩、膝和脚趾关节等最为多见。有时候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发病。像梁女士一样,患者发病早期患病关节往往会有对称性、持续性的肿胀和压痛,并在早晨起床时僵硬。到了晚期,手脚会弯曲畸形,导致手脚关节功能丧失,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病人很好诊断,但早期不典型病人很容易漏诊,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致残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发病6个星
期),阻止关节畸形就显得至关重要。”刘冰提醒,如果在没有遭受外伤的情况下出现关节肿胀,并出现两处以上关节疼痛,应及时就诊。如果已经出现患病关节畸形,病人更应积极治疗。
专家名片:刘冰,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临床医学部肾病风湿免疫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等肾脏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六上午咨询电话:13903860336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