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的主因和临床症状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我国*通常的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本病约占40%,大部分病人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女士稍多。临床上以单一二尖瓣病变*为通常,占70%至80%,二尖瓣伴随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占20%至30%。
中医学以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现象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乳房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
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后,瓣膜相互粘连,增厚、变硬,使瓣膜不能相对开放,以至瓣口径缩小,阻碍血流前进,产生瓣膜狭窄。若瓣膜增厚,缩短、畸形或伴随有乳头肌、腱索的缩短,使瓣膜不能相对闭合,引发血流返流,则称为封闭不全。
临床上瓣膜狭窄和封闭不全常伴随存在,但多以一种为主。不论狭窄或封闭不全,均可导致血活动力的改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代偿功能,心脏尚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状态,如果代偿功能失调,便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活动后的心悸、气促,重症的发生呼吸障碍,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劳累后发生咳嗽、咳带血丝的痰液,声音沙哑,尿量减少,下肢浮肿(晨起减轻,午后加重),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二尖瓣狭窄的病人可发生"二尖瓣面容",即两颧呈紫红色。
若发生以上现象,不管过去是否有风湿热发作病史,均应到有条件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生活节凑日益加快,不少人自觉到有某些疾病症状却没有时间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白领常常被各种疾病缠身而不自知。如果不适又来不及进行到医院去可以点击下方我们的在线咨询和我们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
(编辑: 勇宁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