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宝宝得了儿童抽动症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4-10-17 14:47:36 浏览次数:1603

儿童抽动症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庄朝晖日期:2004-11-27 11:09:39 --------------------------------------------------------------------------------小明最近总是频繁、使劲地眨眼,他的妈妈买了一些消炎的眼药水给小明滴眼睛,不见效果,于是带他到大医院的眼科检查,医生检查过,却说小明的眼睛没有问题,建议小明就诊小儿神经门诊,小明的妈妈带他就诊小儿神经门诊,医生告诉她,小明患的是儿童抽动症。在小儿神经门诊里,我们经常会碰到像小明这样的儿童抽动症患儿,到底儿童抽动症是怎么一回事?儿童抽动症,又叫儿...查看更多>>

儿童抽动症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庄朝晖日期:2004-11-27 11:09:39

--------------------------------------------------------------------------------

小明最近总是频繁、使劲地眨眼,他的妈妈买了一些消炎的眼药水给小明滴眼睛,不见效果,于是带他到大医院的眼科检查,医生检查过,却说小明的眼睛没有问题,建议小明就诊小儿神经门诊,小明的妈妈带他就诊小儿神经门诊,医生告诉她,小明患的是儿童抽动症。在小儿神经门诊里,我们经常会碰到像小明这样的儿童抽动症患儿,到底儿童抽动症是怎么一回事?

儿童抽动症,又叫儿童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年龄以5-7岁为多见,表现为患儿出现一些不自主、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如眨眼、挤眉、皱额、抽鼻、耸肩、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动作,有人形容患儿的表现为“挤眉弄眼”。有的患儿始终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抽动,有的患儿抽动部位不固定,还有的患儿则是各个部位同时发生抽动。当抽动开始时,患儿本身能意识到,但无法克制。这类儿童多数具有敏感、不合群、容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不太清楚,一部分病例是由物理刺激或应激所诱发,例如,有的起始时,由于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大部分则是在发病过程中由这类因素加重症状或增加抽动的程度。诱因去除后,这些“挤眉弄眼”的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在心理诱因方面,有遭受训斥、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在抽动发作过程中,如果增加心理应激,抽动现象更为加重。

儿童抽动症对儿童的伤害包括以下几方面:1.继发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2.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3.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故儿童抽动症患儿的治疗应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原则。症状较严重的患儿需要较长时间服药以控制症状,在长期服药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将该病对患儿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家长和老师怎样正确对待儿童抽动症患儿很重要,家长如果刻意关注和制止患儿的症状,方而会使患儿集中注意于自己的症状,加重症状或增加家庭内紧张感,后者往往成为加重或延迟病症的主要原因。1.家长或老师碰到这种情形,切莫责怪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 2.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3.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游戏和体育活动会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4.对极少数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5.避免退化性培养和过分保护。由于抽动症患儿有着与其他疾病不同的表现和症状,家长往往或是打骂歧视,或是过分迁就保护。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让患儿退学或限制他的各种活动,回避社会交往。有的家长让患儿学电脑,以回避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一种退化性培养。患儿有可能把电脑学得很快很好,家长和患儿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患儿因此更加回避社会交往,这是非常有害的。

小儿神经专业 庄朝晖副主任医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3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