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今年是支原体肺炎流行大年 有小朋友家庭要注意

发布日期:2014-11-28 01:19:12 浏览次数:1600

我女儿在读幼儿园大班,所以每次和朋友们碰面,少不了孩子的话题。最近隔三差五听到几个当妈的朋友向我诉苦,说孩子得了肺炎住院,把全家折腾得够呛。前两天,朋友的女儿肺炎刚出院,她赶紧把女儿送到了乡下外婆家,说乡下环境好,要好好养一阵子。

现在得肺炎的小孩真有这么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唐兰芳说,最近是蛮多的。

上周二,她的专家门诊从上午8点到11点半多,一共看了30个患儿,其中有10个是肺炎,占了三分之一。

这10个肺炎患儿基本上全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各占一半左右。

唐主任说,绝大部分孩子肺炎治愈后,不会留下后遗症。只有极少部分患儿因为炎症严重,部分肺组织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失去了正常防御和清除功能,当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后,容易再次引起肺炎。

重症肺炎即使恢复后,也会影响以后的肺功能,就像皮肤严重受伤恢复后会留疤一样。所以,有些得过重症肺炎的孩子,爬楼梯时会气喘吁吁或在剧烈运动后容易气急

不过唐主任强调,肺炎和肺结核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得过肺炎的人并不会特别容易得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特异性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而肺炎是指由任何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肺部炎症。一般情况下,肺结核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肺部疾病而存在的。”

对于年龄小于2岁,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来说,他们最容易得的肺炎是病毒性肺炎。在冷暖交替的冬春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多发,年龄小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这种病毒,导致病毒性肺炎。

对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来说,链球菌肺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这个时候母传抗体逐渐消失,抵抗力较弱。唐主任说,肺炎链球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群的鼻咽部,可作为人体正常的定植菌。有研究表明,北京1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约28%。

而对于幼儿园小朋友和低龄段小学生而言,得肺炎最多是因为感染了支原体,今年这类病人就比较多。唐主任说,“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有流行的大小年,一般每隔3至8年大流行一次。今年是流行大年,虽然没有做过数据统计,但在呼吸科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增加了许多。”

病原体可以停留在鼻腔或咽喉处,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当玩得太累、生活突然不规律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时候,它们就会发作,侵入到肺部,肺部出现感染,便是肺炎。肺炎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随飞沫喷出体外,悬浮在空中,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播开来。肺炎也可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在分娩的时候,通过胎盘传染给宝宝。

唐主任说,多数健康的孩子都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御感染,但免疫系统受损的孩子有发生肺炎的较高风险。比如早产儿、不是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或者有基础疾病的孩子。

导致肺炎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感冒诱发的。感冒后,没有及时规范治疗,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由上呼吸道进入下呼吸道,到达肺部,出现感染,引起肺炎。还有一种是,一开始生病,就是肺炎。对这种肺炎,家长要特别当心。它的早期症状也可能类似感冒,容易被误诊。

唐主任提醒,如果孩子生病呼吸急促,频繁咳嗽,连续3天以上高烧至39℃以上不退,精神不好,嘴唇发紫甚至出现惊厥,便要怀疑是肺炎,更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

唐主任说,肺炎的治疗效果一般比较好,但是目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肺炎在治疗过程中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比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后,以前用普通青霉素就可治疗,现在都要升级用三代头孢。还有支原体感染,用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也一年比一年差。

“病原体产生耐药后,肺炎的病程加长。以前肺炎一般五天可以治好,现在需要十来天,严重的话可能会致命。”唐主任说,抗生素耐药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比如,病毒性感冒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但现在有的家长一见小孩咳嗽就喂抗生素,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而细菌耐药性增强,又使得可用的有效抗生素越来越少,增加了儿童肺炎的治疗风险和死亡率。

目前,预防儿童肺炎的疫苗,主要有肺炎链球菌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这两种疫苗,可以避免70%的肺炎死亡。即使得了肺炎,出现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在美国,目前已经将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引入国家计划免疫,免费给2岁以下儿童接种。有统计说,自这项免疫计划实施后,美国2岁以下儿童得肺炎的比例大大降低。5岁以上儿童得肺炎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在我国,肺炎疫苗现在还属于二类疫苗,需要自费自愿接种,主要接种时间在2岁以内,分次接种。

新版《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2版)》中,推荐儿童从3月龄前开始及时全程接种疫苗,还建议具有慢性基础病、放化疗患者、无脾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成人与65岁以上的老人都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