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和护理风疹
风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传染性非常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如与病人说话、病人咳嗽或打喷嚏均可以传播。春秋的天气特别有利于病毒的扩散,所以在这个季节里常会出现风疹的暴发流行。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症状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发红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出疹第2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患者饮食如常因两种病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防止传播。
预防方面应注意:
风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另外,虽然多数人从出生时就开始接种各种疫苗,但是这些抗体并不能持久地存在于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的水平也在不断降低甚至消失,此时接触病原体,就可能导致发病。所以,卫生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免疫程序,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就可以使我们获得持久的保护。
护理方面应注意:
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卧室空气清新流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不要让风直接吹或阳光照射患儿眼睛,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多饮水,饮食选择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一般有7—14天的潜伏期,然后出现前驱症状。前驱症状出现1-4天后出现皮疹。风疹在前驱期有很强的传染性,皮疹出现后传染性就消失了
。属中医“隐疹”“风疹”“风痧”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热时邪,由口鼻而人,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直相搏,发于皮肤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风疹病毒(RNA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在呼吸道粘膜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原发性病毒血症,可通过白细胞到网状内皮系统.受染的网状内皮细胞坏死,病毒释放再次入血,引起继发性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淋巴结肿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