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小儿风疹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气候的变化极易造成聚集场所的人群发病。近一时期,在长春各医院儿科门诊,好多家长因孩子发热后出现皮肤斑丘疹前来就诊,原来是患了风疹。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立新教授提醒市民,风疹来得快去得也快,症状和体征又与感冒及荨麻疹相似,它的危害性主要见于孕妇和儿童,预防到位便可避免被传染患病。
李教授介绍,风疹中医称之为“风痧”,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由外感风热时邪,由口鼻而入,郁于肺卫,蕴于肌腠,发于皮肤所致。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经空气和飞沫传播。多发于春季,常见于1—9岁的儿童。潜伏期约2—3周,平均18天。患儿多在发病前1—2天内有低热、头疼、厌食、倦怠、咽痛、咳嗽、打喷嚏、流涕及结合膜炎等上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上述症状不明显的患儿。通常在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就会出现皮疹,多为淡红色斑丘疹,一般先在脸上出现,继而按躯干、四肢的顺序迅速遍及全身,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约4—5天消失,基本不留痕迹。出疹时,实验室检查多以血常规化验为主,多数白细胞总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本病愈后良好,并发症少,个别患儿可并发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偶有并发脑炎。风疹病情一般比较轻微,儿童患病不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但有一点很重要,只要出现早期症状,无论如何也要投医问诊。经过医生检查,无论患的是哪种出疹性疾病,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对病人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切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风疹具有周期性流行,约6至9年一次,多发生于春冬季节。风疹一般症状较轻,并发症少,病程较短,不需要特殊治疗。李教授提醒,如孩子得了风疹后,在发热期间,应多喂水并注意卧床休息,一般不需住院,有合并症者,可按合并症处理。患儿大多不需应用抗生素,中医治疗疗效好,治宜清热解毒,可服用如银翘散、板蓝根、牛黄解毒片、双黄连等中成药。或用中药双花、板蓝根、大青叶、芦根、薄荷、野菊花等煎水频服,清热效果亦较好。护理方面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孩子抓搔,防止皮肤感染。饮食尽量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作好防护。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即使孩子情况良好,也不要让孩子上学或去幼儿园。一般皮疹出现5天后传染性减低,可解除隔离。本病发病后需前往医院进行明确诊断,排除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等出疹性疾病。
李教授说,避免风疹的关键在于预防。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商场、影院,并避免和风疹病人接触,但值得一提的是孕妇。风疹对孕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怀孕3个月以内,影响更大。因为孕期头3个月胎儿器官正在发育,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危及胎儿,很容易使某个器官发育暂停或错乱,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造成胎儿流产、早产或出生后婴儿出现多种先天性缺陷症状。而这种先天畸形在新生儿出生后有时不能被立即发现,要到几周、几个月甚至孩子已三四岁时才逐渐显露。据调查,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中5%以上是由于孕妇感染风疹引起。所以,不论孕妇以前是否患过风疹或曾接种过风疹疫苗,都要避免和风疹病人接触。近年来,实施风疹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且得过一次风疹后,很少再得第二次。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