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肝癌疼痛
当年比我在广西肿瘤医院早出院20天的一位同事临过世前的疼痛,至今想起仍感后怕。那年,我出院回到单位后即上门看望这位肝癌病友,但他爱人告诉我,病人已经过世,且过世前的半个月里,每天都痛得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甚至要求爱人用刀砍他,每次用杜冷丁才能止痛几个小时。那种惨状,家属也不堪回首。那时我就想,能够避免肝癌病人临终前的痛苦,也是一件大好事。为了更好地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情况,近年我在相关网页上提出希望事后家属能提供病人最后的情况,当然,我知道,这个要求对仍处在痛苦之中的家属来说,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我也不敢强求,临床上也就只有极个别家属反馈了情况,在此向这些家属表示感谢!我要求家属反馈,并不是想为我“歌功颂德”,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什么值得歌颂的,但我希望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实际情况后能下决心投资开发我的“陈氏消瘤丸”,让千千万万的肝癌病人解除疼痛。
晚期肝癌的治疗目标,实际上仍只能是“减轻痛苦,尽可能延长寿命”,不愿接受这一事实的患者和家属,建议不要阅览本网页,并请原谅本站的实话实说!
(为了保持“原汁原味”,下面信件中的错别字我没有改动)2004年12月27日
你好!我春节前回家了,一直在家照顾我爸,家里没电脑,所以没有给你写信。
现在我悲痛的告诉你,我父亲已于正月十九日上午去世了。走的时候已经很瘦很虚弱了。他从去年腊月27日左右就再没有吃过什么事物。只是有豆奶粉,蜂王浆,葡萄糖,甘结水等养着。到后来十多天更是连豆奶粉很葡萄糖都喝不了了,只能喝点
甘结水。这样一直持续了21天左右,就走了。
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个稍感安慰的事,就是他走的时候很平静。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癌症病人撕心裂肺的疼痛,也没有肝腹水。他到临死都没有觉得痛,也只有过两次感觉到有点腹涨,打了两针利尿的药水就好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涨过。这也是让我稍感安慰的事。到最后两天他就什么也不喝了,口也不渴了,那肿块好想也消下去了,也好象没什么痛苦的感觉,但也不能说话,后来就平静的离开了。走得很安然。他能这么平静安然的离开,我想一定有你们各位医师妙方的功劳吧。我们哪儿去年还有好几例肝癌的病人,别人到后来都是很痛苦的症状的。现在我的父亲离开了,我也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局。他的离去是谁也无可奈何的事。我们都努力了,都尽心了,可是结局还是不能变。我现在只能祈祷他在另外的世界里过得舒服,开心,幸福,不要再象他以前受那么多的苦;好了,就写到此吧,再次深深的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无私的帮助。谢谢!
陈大夫:您好!首先祝您春节愉快!我母亲于阴历27日在昏睡中辞世,病人最后无任何痛苦。从意识模糊到最后仅三天时间,其中昏睡两天,最后几天咳嗽、痰多等症状都消失了,所以走的没有任何痛苦。感谢您多日以来无偿开出的药方,我们全家对您的高尚医德深表敬佩,在此也代表我母亲的在天之灵对您表示深深的感谢!我知道您事务繁忙,所以您就不必回信了。刘XX
2003年2月8日
尊敬的陈先生:您好!很久没有跟您联系了,我岳父穆XX已于春节前星期五与世长辞。虽然您没能从死神手中把他老人家抢过来,但是由于您的努力,使得患者减轻了很多痛苦。他老人家把您视作救星,一直到他去世前三天还问我陈先生对他的病有什么说法。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值此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最后,祝您春节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全家幸福!如果在山西省临汾市您有什么事情,请来电告知,我一定竭尽全力办理。再见!林XX 2003年2月3日
爸爸已经在昨天早上离开了,走得比较平静,好象睡着了。虽然我一直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但的确发生了。我与你素未谋面,很感谢你这段日子不厌其烦地回复我的来信,这在某种心理程度上也减轻了爸爸的痛苦。我爸爸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好心人,爸爸已经没机会亲自向你道谢了,在这里,我代我爸爸由衷地向你说声:“谢谢!”
一个焦急等待回复的小女孩 2003年7月5日
您好:我父亲因病情恶化,已于2003-9-8去世,在他生病期间,得到了陈医生的无私的治疗,对我们反馈的情况每信必复、耐心解答,在此我代表我的家人对陈医生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品质,表示深深的敬意。希望陈医生能在肝癌研究方面继续前进,为广大的肝癌患者新生取得突破。再次感谢你!
很久没有与你联系了。我母亲已经在9月20日去了,医生说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衰竭、肾功能衰竭、大脑出血,都是癌症的并发症。
我母亲去世时还算平静,医生说肝脏的癌细胞在这两个月并没有长大,也没有出现肝癌病人常见的剧烈疼痛,就是腹水很严重,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18天,抽了三次腹水,最后的去世时就是在做第四次抽腹水过程中心力衰竭而去的。吃了你开的一个多月的消瘤丸应该还是起了一些作用,至少肝部的癌症没有恶化,没有出现剧烈疼痛。我们也理解癌症在现在的医学水平下无法治愈,而且我母亲还是晚期扩散的病人,但是走的还算平静,还是要感谢陈医生的。
医生还说我母亲应该不是原发肝癌,可能是16年前的妇科癌出现转移,但是医生们也没有去确认。如果我母亲的病情能够早一些发现,加上用陈医生的药,可能还会有更长时间的高质量的生存期的,一切都是天意。
最后我们祝愿陈医生医术越来越高,能够给更多的病人及其家庭减少痛苦,甚至健康康复,也祝陈医生健康长寿。病人的儿子
杨XX 2004-9-29
陈医生:您好!我父亲李XX已于12月16日去世了。他最后是因为全身器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而去世的,他走的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从7月26日至今五个月时间里,我父亲得到了您无私的帮助,在您精心而准确的治疗下,我父亲的生命得以延长。我父亲坚持服用您的“消瘤丸”和汤药,所以到临终也没有受到肝癌疼痛的困扰。在这里,我代表全家向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新的一年就快到了,祝您及全家新年快乐,全家幸福,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谢谢!李XX 2004年12月26日
陈医生您好:我哥哥已于本月2日去世。非常感谢您,您的消瘤丸真好,直到最后肿瘤没有见大,没有转移,肝脾都缩小到正常,更神奇的是一直没有疼痛,走的很平静,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死亡的来临,所以全家都感谢您。本来,按照您的方法治疗,病人应该有更长的时间,只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后来我做不了主了),导致不应出现的结果。他最后是因为恶液质、肝硬化腹水死亡的,以前一直营养不良(听信某种谬论),腹水后也没有及时加强对症治疗特别是营养方面,教训深刻,希望别人能吸取。另外,在尿少和利尿剂不好使时,我给他加用了卡托普利(从网上学来),很灵的,对黄疸、肝功能、肾功能都很有好处,特明显。希望引起您的注意,有益于您的医学探索,有益患者。希望有机会我能对您的医疗事业的广泛推广做出贡献。此致,真诚的敬礼。再次感谢您。沈阳
杨XX 2005 10 9。
2005.10.31 3版 《健康报》医生论坛 编辑:孟小捷 作者:李天舒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1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在我国700万癌症患者中,有51%~62%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是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然而,疼痛面对的最大挑战,并非来自于医学技术,而是来自于思想观念。
南方某市有一位70多岁的晚期肝癌患者,临死前写下了遗言:我是痛死的。
患者是名中学教师,在得知自己是晚期癌症,手术挽救生命毫无希望后,他希望能平静而有尊严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
由于剧烈的疼痛,他不得不求助于药物控制,但是他遭遇到了医学技术之外的阻力:他所看病的医院,每天只负责给这位患者提供两支吗啡。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这个剂量用于基本止痛远远不够。为了获取更多吗啡,家人每天不得不于各医院间辛苦奔波。实际上,国家有明确规定,癌症患者一次处方可获得15天的足量吗啡控缓解制剂的供应。但是患者多次请求院方放开药物供应量,都没有结果。
为何忍受着疼痛的患者没有得到止痛?我们在疼痛治疗上存在哪些误区?数位医学专家,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疼痛对人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刘端祺(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教授):作为临床医生,每次目睹晚期肿瘤患者痛不欲生的样子,我都深深感到“让癌症患者无疼痛”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有一位晚期癌症患者曾这样问我:“医生,我前生究竟做了什么错事,为何上天要如此惩罚我?!”因不能忍受疼痛折磨而要求“速死”的患者不乏其人。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疼痛依然是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加的癌症病人约为160万到200万,但是他们中仅有41%能得到部分止痛,能得到充分止痛的比例更少。
疼痛对人的身心会产生综合性影响,病人长期处于疼痛之中,会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直接影响对肿瘤治疗的疗效。疼痛带来的持续性精神紧张、不安会直接诱发患者精神性疾病。更重要的是,以往我们忽视了疼痛给社会造成的辐射影响,当家庭中有成员忍受疼痛时,这对一个家庭的负面影响甚至要超过疾病本身。
实际上,各种顽固性慢性疼痛都会使人丧失工作能力,这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导致经济收入下降,进而使人格的独立性受到威胁,不少病人就会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和意义,从而导致家庭破裂、自杀甚至危及社会。
解决疼痛在技术上不成问题
罗爱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麻醉学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麻醉医师学会名誉院士):因为疼痛往往伴随着疾病,因此患者往往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疾病本身带来的,没有认识到疼痛本身就是病。
持这种观点的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医生中也大有人在。不少医生都将疼痛作为一种重要的体征,没有将疼痛本身上升到疾病的高度,认为疼痛存在有其“合理性”。
然而,从医学技术上看,疼痛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控制住大部分疼痛的影响。
有些疼痛我们完全可以干预,而且效果良好。比如少女痛经,预防性服用药物效果就很明显,但大部分女孩子和家长包括不少医生都没有这个概念,觉得忍一忍就好了。这实际上是观念在误导我们,现在很多女孩子一到经期就很害怕,这样长期的紧张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让癌症患者无痛”至今未变成生活的现实
徐建国(南京军区总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常务委员):我是麻醉科医生,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麻醉药物的顾虑较大,一说起麻醉药物,就觉得很敏感。这直接影响了癌痛治疗的水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WHO就将癌痛列为癌症综合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三阶梯止痛方案”,推荐使用具有强镇痛效果的阿片类药物,但由于阿片类药物属于国家管理的麻醉药物,在不少人的意识中与毒品是划等号的,不仅病人对其有顾虑,就是医生也顾忌,“让癌症患者无痛”至今没有变成生活的现实。
实际上,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出现的副作用通常是可以治疗的,一般停药后就会消失。比如吗啡,这是最具代表性、最经典和研究最深入的阿片药,对癌痛有效,在镇痛同时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还可减轻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这与真正的毒品是不能划等号的。
有必要提出来的是,临床上禁止用的是双氢埃托啡和杜冷丁,原因是前者具有极强的成瘾性,后者中甲基哌替啶代谢缓慢,对肌肉和神经组织有损害。从这点来看,吗啡与杜冷丁是两回事。
医生有竭尽全力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义务
殷大奎(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对癌痛药物治疗的认识和掌握仍有偏差,以至于在药物治疗的疗效和防止副作用方面不尽如人意,比如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对药物镇痛和成瘾方面的教育不够。
我曾经在临床上工作过,遇到患者“痛”不欲生的例子不少。有一位胆道反复发炎的患者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剧烈的疼痛而跳楼自杀。我想,作为人,活着是需要有尊严的,但是疼痛剥夺了这种尊严,我觉得所有医务工作者有竭尽全力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义务。在疼痛治疗方面,我们应有一个人文视角。
作为行业协会会长,我认为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种协会、学会等组织的作用,在医务人员当中展开疼痛医学方面的培训,还要通过对医务人员、保健机构和社会群众的教育,来促进阿片类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加强管理保证病人充分治疗
某政府官员:国家并没有相关的法规条例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对患者供应阿片类等药物采取限制,然而,不少医疗机构都自行划定一些措施,比如规定患者一次能取多少剂量药物,取药的天数间隔等等。
对于麻醉药物管理,药政部门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落实中却存在问题。所以,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理顺供药渠道,在对待阿片类药物要有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建立控制系统,防止药物流失;另一方面,要保证医疗目的的用药,保证痛症病人能得到充分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