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魔术师汤钊猷
1983年汤钊猷从美国带回裸大鼠,与研究生马曾辰建成人肝癌裸大鼠模型
据《新闻晚报》报道,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亚临床肝癌”理论;他将大肝癌“变”成可手术的小肝癌;他建成国际首例“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国是肝胆疾病最高发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近一半的肝癌患者来自中国。上世纪60年代,汤钊猷响应周恩来总理攻克癌症的号召,改行研究肝癌。
1979年,汤钊猷的“小肝癌研究”获得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颁发的金牌奖,中国的肝癌研究从此进入国际视野,他也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小肝癌研究奠基人。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小时候性格内向,所以才考医科,但内向归内向,做人比较认真。
即使是一个外行也不难理解,医学研究,尤其是要攻克有“癌王”之称的肝癌,仅仅靠“认真”是远远不够的。在每一次重大突破的背后,汤钊猷都显示出了他在内向、低调、认真之外的另一面:大胆假设、出奇制胜。
如他所说:抗癌就像打仗一样,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汤钊猷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归纳为 “两件半事”。第一件,用甲胎蛋白诊断未出现症状的小肝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亚临床肝癌”的理论,实现了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使得肝癌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该研究1979年获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颁发的金牌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件,将无法手术的大肝癌“变”成可手术的小肝癌,该研究
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半件事”,是建成国际首例 “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2006年再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肝癌多数晚期诊断,病人只能“走着进来,抬着出去”?
他冒险提出手术探索肝癌亚临床期诊断,当时情况很紧张,连救护车都准备好了,不过不是给病人的,而是给医生的。他的探索被现代肝病奠基人评为“人类对肝癌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
1954年,汤钊猷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到1966年,他与杨东岳教授一道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游离足趾移植重建拇指手术时,已经是血管外科领域颇有建树的年轻专家了。
196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攻克癌症”的号召,汤钊猷被招进癌症小组,后来又成立专门的肝癌小组。
汤钊猷说,刚进入肝癌小组的那几年,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
“当时肝癌的情况是‘三难一差’:发现难,诊断难,治疗难,预后差。我刚进入肝癌科室时,肝癌病人就是六个字,‘走进来,抬出去’。印象最深就是一个晚上,短短五分钟内,科室死了两个病人,我用推车推到太平间去。做医生碰到死人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么多死人,几年里面死了几百个人,我是很痛苦的。
”
进入肝癌小组的几年中,如果晚上没有手术,汤钊猷吃完晚饭就去图书馆,看资料、查文献,一直到闭馆。“看了5年,写了很多综述,没找到任何办法。1937年,国外最有名的一位肝癌学家就说过,肝癌病人从发现到死亡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到了上世纪60年代情况还是这样。所以说肝癌是急转直下的绝症,是癌王,这绝不是夸张。
”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汤钊猷和同事们发现,病房里有很多启东病人。“我们考虑,干脆去启东看看是怎么回事。所以就成立了上海医疗科研队,我是队长。
”
1972年,汤钊猷注意到,一批没有肝癌症状、但血检时甲胎蛋白呈阳性的普查对象,一年之后患肝癌死亡的比例竟高达80%。
“要证明甲胎蛋白呈阳性可能就是患上肝癌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刀进去看一看。如果病人和家属同意,那就开刀。当时的情形很紧张,连救护车都准备好了,不过不是给病人准备的,是给医生的。万一病人死了,要赶紧把医生塞进救护车逃走。因为家属不能理解,病人本来好好的,开刀反而开死了。经过这样反复实践,终于证明甲胎蛋白呈阳性但没有症状出现的,很多都是肝癌。
”
这一成果推广应用后,在常规体检中就可以发现毫无症状的小肝癌患者,使得肝癌诊断由过去的“死后诊断”(即病人死亡后尸检才发现患有肝癌)、“临床诊断”(即病人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入“亚临床期诊断”(即毫无症状的早期肝癌即可发现)的新阶段,肝癌有效治疗的时间被大大提前。
1978年,首次出国的汤钊猷在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上发表 “亚临床肝癌”理论。
“国际上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工作,把我们的发言排在最后一天下午,只能讲5分钟,后来又缩减到3分钟。我想我们这次出来,每个人国家要花一万元,一万元在1978年可不是个小数字,我花一万元只能讲3分钟?那太不划算了。既然出来了,我就想要主动出击。大会有个肝癌专题会,请了六位国际知名的专家作报告,这六个人也是我想在这次会议上结识的。我听他们讲的内容,觉得没有我的好嘛,就去问主席我能不能参加讨论。讨论不是主题发言,给我的时间不多,我就选了几张幻灯片,讲了七分钟。没想到讲完之后,台上六个人跑下来,都说请我到中国馆子吃饭。
”1979年,汤钊猷因此获得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颁发的金牌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汤钊猷主编英文版《亚临床肝癌》一书,现代肝病学奠基人汉斯·珀波为之作序并指出,“亚临床肝癌这一新概念是人类对肝癌的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