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导向同位素治疗原发性肝癌
我国自主研究发明的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利卡汀,已经获准应用于临床。今年7月和8月先后在上海和广州两家医院率先应用。
新疗法能杀伤肝癌细胞
我国科学家从1987年起开始研制放射性免疫药物-碘[131]美妥昔单抗药物
,2005年此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该药的技术含量高,研究难度大,研制时间长,投入成本大。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副所长余宙耀说,由于它是靶向同位素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开展此业务需要有符合要求的防辐射设施和设备。为此,该院高标准建立了防辐射的“隔离病房”,门、窗、墙都经特殊处理。
据介绍,治疗时医生经病人的股动脉将导管插入肝部,找到供应肝癌的动脉,然后将利卡汀沿该动脉缓慢注入肝癌中。术后,病人将呆在防辐射病房一周左右,医护人员查房时需穿上防辐射保护服。由于利卡汀具有专门识别肝癌细胞的功能,可以充分地与肝癌细胞结合,然后通过其携带的碘131放出的β射线,对肝癌细胞进行强力杀伤,而对正常肝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结合较少或不结合,因而伤害小,副作用少。
新疗法的适用病症
跟很多药物一样,利卡汀也有一些副作用,但与现有的常规介入治疗比较,副作用要小得多。如没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掉头发和血细胞减少等,但约有半数病人治疗后可有低、中度(37-38摄氏度左右)的发烧。一般两三天就能自然消退,最长的时间也不超过5天。偶尔有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个别病人特别是治疗前已有肝功能明显异常者,也会影响肝功能如转氨酶升高等。
余宙耀告诉记者,利卡汀只对原发性的肝细胞肝癌疗效较好,其它肿瘤没有作用,包括对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疗效也不好。在使用利卡汀时,要特别注意肝功能的情况,对有高度黄疸、肝功能不全、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要慎用。而对肿瘤的大小和分布状态的要求相对可以放宽,不少巨块型和弥散型病人,只要肝功能允许,仍可以耐受利卡汀治疗。据了解,患者用药一个月后需要进行详细的复查,根据病人的疗效和肝功及对药物有无过敏等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行第二个疗程。
余宙耀介绍时,反复强调了对肝癌要进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他说,目前治疗肝癌的任何疗法和药物,都难于达到根治的目的,即便是所谓的小肝癌手术切除后,也仍然有相当比例的病人出现复发。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据介绍,此药在五年前开始的临床试验显示,利卡汀可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和普通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调查显示,经过此疗法后,两年生存率为42%,32个月的生存率31%。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