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癌患者大幅增加 新增病例占世界肝癌新增病例一半
原标题:中国肝癌患者大幅增加 新增病例占世界肝癌新增病例一半
人民网哈尔滨4月16日电(方圆、通讯员方若冰)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旨在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肝癌发病率是目前消化道肿瘤之首,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世界癌症报告2014》,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中国新增肝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的一半以上。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的上升状态。在肿瘤周期间,记者就如何科学防治肝癌采访了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主任、黑龙江省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德全教授。
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2月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4》指出,2012年我国新增肝癌病例394770例,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胃癌,位居第三位。我国新增肝癌病例占到了全球肝癌新增病例的50%,新增肝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此外,我国肝癌死亡病例居高不下,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这份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近40万人患肝癌,同时也有近40万人因肝癌去世。肝癌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据吴德全主任介绍,目前肝癌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与几项高危因素有关。乙肝、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统计表明,近八成的肝癌患者与乙肝有关,阻断乙肝、丙肝病毒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防止未来肝癌的发病率。而目前国内的乙肝防治前景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世界总数的一半,其中的四分之一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变或原发性肝癌。巨大的病毒携带人口基数,为肝癌发病率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基础。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严格控制这三种感染途径,就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传播。
其它导致肝癌的高危因素中,环境和饮食因素也日益成为致癌高危因素。吴德全教授特别指出汽车尾气以及油炸食品中的三四苯丙芘、丙烯酰胺等成分,对肝脏损伤非常大,同时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中明确列出的高危致癌成分。此外,吸烟中的尼古丁、焦油成分能够刺激肝细胞增生,导致癌症高发。诱发肝癌还有其他多种因素,比如,长期食用被黄曲霉菌污染的各种霉变食品,如很多东北农村腌制的酸菜、发霉长毛的玉米,都含有高程度的黄曲霉菌;再有饮用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长期酗酒等,长期酗酒可以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相当一部分人最终发展为肝癌。
吴德全教授解释,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的长期存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人对肝癌的认识普遍存有误区,以为得了肝癌就等于宣布死刑,但其实肝癌只是肿瘤的一种,根据不同肿瘤性质、肿瘤生长情况、恶性程度,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很多类型的肝癌患者可以有长期存活的机会,但往往因为个人心理原因和治疗方法不得当,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影响了生存时间。
就目前的肝癌治疗手段来说,外科手术仍然是根除肝癌的最佳手段。吴德全教授特别强调,医生认为能够手术的肝癌,对于患者来说其实是“不幸中的万幸”,肝部手术虽然难度大,但现在外科技术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安全性,所以肝癌患者不必“谈癌色变”。而早发现的患者生存率也已经极大提高,以小肝癌(肿瘤小于3厘米)患者为例,术后5年存活率已经可以达到80%以上,再复发后的存活率也能超过50%。
吴德全教授提醒,具有肝癌家族史、重度脂肪肝、肝硬化、乙肝丙肝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防治肝癌的最佳途径是定期体检。吴德全教授解释,由于肝部没有神经分布,肿瘤早期体积较小不易被察觉,也不会产生不适应感,所以当患者感到疼痛时,癌肿瘤已经较大,牵拉到肝脏包膜甚至已侵蚀到周围组织。目前,哈医大二院普外六病房收治的患者大多是中晚期,对此,吴德全教授提醒,除了科学防治肝癌之外,早期诊断早期发现肝癌症状,找到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对降低肝癌发病率、提高肝癌患者存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