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性骨关节炎
松毛虫性骨关节炎(pine H10th osteOarthritis)系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炎。本病常见于我国南方,季节性强,常呈局部暴发流行,侵袭皮肤、骨和关节。发病以10月份最多,以20~49岁中年较多见。
病因 以接触马尾松毛虫发病最多。①中毒:毒毛刺人人体皮肤,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毒血症和关节周围组织反应;②变态反应;③感染。
病理 关节结缔组织和滑膜水肿、充血和增厚。滑膜表面粗糙,有少量血性粘稠渗出液。肌腱光泽减少,粗糙。血管壁增厚,内膜肿胀增生,伴轻度透明性变。后期以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软骨面因破坏而粗糙,关节腔变窄,逐渐形成纤维性僵直或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病变多发生在接触后2天,亦有长达30天才发病,全身症状较轻或可无。一般体温可达38℃左右,个别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大都2~3日后逐渐消退。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渐至关节强直。少数病人可合并化脓性感染,出现经久不愈的瘘管或窦道。
临床可分为皮肤型、骨关节型、肿块型和混合型四种。骨关节型约占30%~90%。 X线检查:在急性期一般为阴性,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呈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或有多发小圆形破坏区。慢性期的特征为骨质增生和硬化,并可形成骨性关节融合。
诊断鉴别诊断地区性暴发;接触松毛虫或污染物史;结合上述的临床表现包括x线特征可以确诊。应与结核、化脓性感染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松毛虫骨关节炎治疗应以预防为主。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草木灰水清洗,或局部涂以淡氨水。急性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和消炎止痛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和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关节应保持于功能位。一般经早期治疗后,1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慢性期有下述情况者宜行病灶切除和关节融合术或截骨成形术:①合并瘘管或窦道者;②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③关节疼痛影响劳动和休息。对年龄较大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