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宫颈癌准妈妈切癌肿保胎儿
本报讯(首席记者施捷)一名25岁的准妈妈在妊娠超过18周时被确诊患有宫颈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多科联手,成功实施世界首例腹腔镜下为中孕期孕妇保留子宫的宫颈广泛切除术,保住胎儿。上周日凌晨,切除癌肿后的孕妇顺利分娩一体重1750克的女婴。截至目前,母女俩一切安好。 “鱼和熊掌”兼得
今年3月,怀孕的陈静(化名)因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前往医院就诊,一纸“中期妊娠合并宫颈浸润性粘液腺癌Ib1期”的诊断书,打碎了年轻夫妇的幸福期待。周围大医院专家们的治疗意见完全一致——立即终止妊娠,切除子宫。不甘心的小陈一家赶到上海,向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求助。
妇科检查后病理会诊确认为外生性乳头状侵润性粘液腺癌。“必须马上切除癌肿,这是前提。”华教授一边如实向病家解释,一边很想大胆尝试一下,来个“鱼和熊掌”兼得!
手术风险重重
华教授立即组织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在深夜找到妇科主任刘惜时教授,一起分析探讨患者病情。两位专家深思熟虑,决定保留子宫及胎儿,尝试施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子宫的宫颈广泛切除术”。
国际上仅有少量孕期合并宫颈癌报道,均是在开腹或以阴道状态下完成的宫颈广泛切除术,且有近40%的流产率,活产率低。对于这位处于中孕期的宫颈癌患者,它的手术风险至少还会增加如下几条:腹腔镜器械操作空间小,医生视野受限,一旦器械碰及宫体造成子宫收缩,将导致胎儿流产;术前保护性用药会让子宫变得如同“大水球”,一旦触碰发生破裂,也可致胎儿流产;孕期子宫增大,血供丰富,解剖结构位置变异,手术难度更大,更易造成出血;手术必须保证癌肿不破裂逸散,以免造成播散种植。
产后未见病灶
华克勤教授团队拟定的一整套规范化、微创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得到了妇科、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的通力合作。3月21日,怀孕18.6周的宫颈癌患者接受了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根治术”。手术团队精心设计,改变了腹腔镜打孔位置、减少了用于充盈腹部的“充气量”。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同时上台的华克勤和刘惜时教授胆大心细,6个小时,手术一气呵成。
术后一周,患者又连续接受了3个疗程的化疗。7月6日晚剖宫产术后,妇产医生立即为她进行了宫体切除术。最新的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未见病灶”,表明医院的大胆创新没有“耽误”患者的肿瘤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