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解答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国江西新闻网9月15日南昌讯(通讯员 韩斌 记者 梁加均 报道)小龙虾在我国已有多年的食用历史,食用人群比较广泛,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风味食品。近来,南京出现因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并经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确诊为“哈夫病”,该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具体有什么症状,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南昌市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就该病进行解读。
南昌市疾控中心主任陈海婴解释说,从历史上看,我国曾在2000年报道过北京地区发生6例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其他国家也有因食用水产品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1924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国外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因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哈夫地区,因而称之为哈夫病(Haff Disease),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的突然发作,伴随肌肉触痛、僵硬、酱油尿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俗称肌肉溶解,横纹肌溶解可使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内容物因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而使患者表现为肌红蛋白血/尿症,由于肌红蛋白需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而重症患者在排出过程中肌红蛋白很容易阻塞肾小管而影响肾功能,其最严重后果是肾衰或心跳骤停导致死亡。该病通常与某些遗传性疾病、肌肉外伤、肌肉缺血性损伤、肌肉运动过度、代谢性疾病、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等有关,其次饮酒、药物或化学毒物也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此次南京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与既往国内外报告的哈夫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特征上高度相似。经过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研究讨论,初步认为此次南京出现的少数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目前我国报道的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都是在食用小龙虾数小时至十多小时后发病,临床症状为持续性肌肉疼痛,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疼痛(如背、肩、颈部、胸部、下肢、上肢、腰部等),个别病例伴腰痛、乏力、胸闷、呼吸疼痛等症状。病例均无发热、肌肉痉挛、口干、头昏、麻木、意识障碍、肝脾肿大等。临床检验为肌酸磷酸激酶一过性的进行性升高。
陈主任解释说,从1924年首次发生哈夫病以来,各国对该病的原因作了探讨,均没有发现确切的病因。美国对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鱼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种对热稳定、正己烷能够提取的化学物质可引起小鼠产生类似的症状,但至今尚未确定是何种化学物质,致病原因尚不清楚。针对此次发生的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我国有关疾控部门及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并做了聚醚类抗生素、受体激动剂、镇静剂、苯胺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等数十种物质的检测,均未发现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已知化学物质,致病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陈主任表示,国外研究显示哈夫病病人经及时治疗绝大多数病人恢复较快,症状通常在2-3天内消退,预后良好;症状较轻者,不经治疗即可自愈。此次南京地区出现的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人经及时治疗,预后均良好。
陈主任特别提醒市民,小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在加工小龙虾时,因为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最好把鳃剪掉,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净。食用小龙虾,一定要蒸熟、煮透,同时避免过量食用。
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中国江西”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江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