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术后容易复发传统中药治疗效果不错
乳腺结节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结节,以25~45岁的女性最为常见。
8月4日上午,大河健康门诊在济华中医馆桐柏路分馆如期举行,李中玉教授在现场和读者有问有答,详讲乳腺结节病的治疗方法。
李中玉,男,济华中医馆特约会诊专家,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河南省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疑难乳腺病专家会诊中心主任委员。擅长用中医中药传统疗法诊治乳腺疾病,尤其对乳腺增生病、乳腺结节、乳腺肿瘤等疑难杂症有专门的研究。
28岁的张玲是郑州某高校的研究生,她是李中玉教授的老病号,治好了乳腺结节,但听说这次讲座的重点是讲解乳腺结节,她当即报名。但她感觉得乳腺病很难为情,特意找个僻静地方接受记者的采访。
2010年12月份,张玲发现乳房不按没事,一按就疼,她没有在意。没过多久,她发现即使不碰乳房,也疼得跟针扎一样,连带着右侧腋窝下也疼。上网一看,越看越像乳腺癌。再查,发现济华中医馆特约会诊专家李中玉教授擅长治疗各种乳腺病,遂慕名前去。
彩超结果显示:右乳内有3个低回声结节,左乳有1个较大的结节。
李中玉教授说,尽管他用“乳腺结节”来形容这些小肿块,但“乳腺结节”并不是这个病的医学名称。因为超声大夫习惯把乳腺中的微小肿物叫做“结节”,久而久之,乳腺科大夫也就约定俗成地把乳腺内的微小肿物称为“乳腺结节”。
不久前,山东中医药大学乳腺科的大夫在超声图像的监控下,从140个患者的乳房内,切下了206个乳腺结节,病理结果显示:在这140个病例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导管原位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纤维腺瘤58例,纤维腺病及增生病70例。
“也就是说,临床大夫对小结节肿块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同样是小结节肿块,但它的性质可能是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所以,如果发现乳腺内有小肿块,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李中玉教授说。
“乳腺结节是乳腺内的实质性肿块,它自行消散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它的性质不确定,除非做病理切片诊断,仅靠无损伤性的诊断很难断定它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很多大夫选择用微创手术切除乳腺结节。”
然而,尽管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乳腺结节的常用治疗手段,但该方法凸显出一个问题:乳腺结节的再生性很强,不少患者刚做完手术不久,乳腺上又长出了新的结节,这就导致很多患者要反复做多次手术,既损伤了乳腺组织,又破坏了乳房的美观。
“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尚无有效的预防结节再生和结节消散的药物。我近两年把中药治疗结节作为重点研究课题,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但较大的结节我还是劝其手术。”
考虑到她在上学,煎药不方便,李中玉教授为她开了三个月的中成药。
3个月后复查,彩超显示,乳腺内结节明显缩小。她不放心,又去找李中玉教授。
“我脾气比较急,吃药的时候也老爱发火,李教授说坏心情会影响疗效,所以,第二次拿药回去后,我就尽量控制情绪不发火。等药吃完了,我又去复查,结节全部消失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选择做手术,多花钱不说,还受罪!”张玲激动地跟记者说。
在义诊现场,40多岁的张怡从进诊室起就显得很急切。记者上前询问,她说:“我今年1月16日刚做过乳腺结节的微创手术,切了5个,这才半年,结节又长出来了,变成6个了!”
张怡说,她的儿子今年15岁。在哺乳期时,她的乳房就有肿块,用手能摸到很多疙瘩,并且常出现积奶的情况。家里的老人都说这是正常现象,她就没有太在意。
2005年,她在单位体检中查出“乳腺增生”,经过调理后,有所缓解。
今年1月13日,儿子发烧,她带儿子去医院看病,顺便挂了个乳腺科的号,想复查一下。结果真查出了问题:乳房内有大大小小的结节5个,摸着还特别硬。
“我心里很害怕,就听了医生的建议,在1月16日做了乳腺结节的微创切除手术,两个乳房一共切下来5个结节。”张怡说。
“手术后,我每个月都会复查一次,就怕结节复发。可怕什么就来什么,上个月复查时发现结节又出来了,并且变成了6个,比手术前还多了1个!”张怡有些难过地说。
李中玉教授安慰她说:“结节如果是恶性的,一般是单发的,也就是说一侧乳房只有1个结节,但你现在一侧乳房4个结节,一侧乳房2个结节,所以恶性的程度比较小。建议你先吃中药,把小结节消除掉,如果中药消除不掉,到时候再考虑手术也不迟。”
“我还有一个情况:每次来月经前,乳房都疼得厉害,并且月经总是提前两三天,上个月竟然提前了7天。”
李中玉教授说:“甲状腺、乳腺、卵巢、胰腺等器官都是内分泌腺体,能分泌各种激素。它们自身也对各种激素非常敏感,是‘一损皆损’的关系。比如卵巢癌和乳腺癌都和体内过高的雌激素水平有关。也正是因为这几个腺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外专门成立了一个科室,叫‘腺体外科’,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即使在我们医院,乳腺科和妇科已经达到了一个共识:有乳腺病的,看完后要多查一下卵巢、子宫,看妇科病的要再检查一下乳腺。现在随着乳腺结节在女性群体中的高发,患者在看病时最好也再查一下甲状腺、卵巢、子宫。”
乳腺结节+导管扩张的患者说:“治了半年,结节全部消失,导管不再扩张”
42岁的马淑英也是李中玉教授的“老病号”,她是信阳人,在郑州开了一家肉铺,生意不错。
2011年5月,她发现乳房很不舒服,白天忙着干活,倒也不觉得,一到晚上闲下来,她感觉胀痛难忍。起初没当回事,谁知越拖越重,到8月时,她决定看医生。
她赶到济华中医馆,挂了李中玉教授的号。彩超结果显示:右乳腺体可见导管扩张,另有直径约1厘米的结节,左乳有两个小结节。
“我做彩超时,听几个人说都有乳腺结节,这种病咋这么多?”马淑英问。
李中玉教授说,跟以往相比,门诊确实多了不少乳腺结节患者,这主要归功于彩超检查,它的灵敏度很高,能查出乳腺的微小病灶,很多人的乳腺结节也因此能被早日发现。
“都说结节的性质不确定,万一是恶性的,光吃药岂不是耽误病情?”
李中玉教授说,原则上,判断乳腺结节的性质要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但临床上,有经验的医生也能根据种种指标做出“印象性诊断”。
“从年龄上说,年龄偏小者一般为良性,年龄偏大者,多为恶性。你今年42岁,年龄不算大,多是良性。从家族史上说,你的母系亲属都没有乳腺癌,你得乳腺癌的几率相对较低。从结节数量上看,结节的数量多,则良性的可能性大,结节是单发的,则恶性的可能性大。从结节的形态上看,你乳房内的肿块边界清晰,活动度好,摸着很光滑,按它你会痛,这说明良性的可能性大,反之多为恶性。从结节的生长速度看,生长速度慢者,多为良性,生长速度快者,多为恶性。你5月份发现不舒服,现在都3个多月了,结节依旧很小,十有八九是良性。从彩超结果上看,你乳腺内的肿块形态很规则,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均匀,没有血流信号。综合这一切,我判断肿块多为乳腺良性病变,所以建议你药物治疗。”
3个月后复查,结节缩小不少,李中玉教授随即帮她调药。3个月后再复查,结节全部消失,导管也不扩张了。
“我去年都好了,今年生意太忙,加上心情烦躁,我最近又觉得乳房不得劲了,一看报纸上说李中玉教授这次专讲乳腺结节,我放下生意就跑来了。”马淑英对记者说。
济华中医馆特约会诊专家李中玉教授说,乳腺病高发不可怕,最怕被误诊。为了更能说明问题,他随手从厚厚的医案中找出两个病例向记者解读。
太康县的史女士,67岁,左乳房发现肿块,医生对取出的组织做病理分析,认为是“乳腺增生病”。但治疗一年多,不见好转,遂慕名找到李中玉教授。
李中玉详细问了病史,并做检查,断定不是“乳腺增生病”,而是“乳腺癌”,劝其立即手术。诊断依据是:她年纪大了,卵巢萎缩多年,乳腺也该退化了,乳房内多是脂肪组织,而不是乳腺组织,所以,为她诊断“乳腺增生病”应慎重。
同时,“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肿块多不规则,质地较柔韧,有压痛或胀痛,肿块多随情绪的喜怒而减增。但史女士乳房内的肿块很局限,边界不光滑,质地很硬,摸着不能移动,并与胸壁有粘连,腋下的淋巴也明显肿大。很显然,这不是乳腺增生病。
郑州市的李女士,64岁,一个多月前发现右乳房有个结节,医生对取出的组织做病理分析,高度怀疑她得了“乳腺癌”。
原本她已决定做手术,但因为身子虚弱,想在手术前后吃些中药进行调理,遂慕名找到李中玉教授。
“我看她拍的钼靶片子,并没有典型的乳腺癌指征,一问,她的乳腺肿块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她恰好在两个月前,乳房部受了轻度外伤,同时,结合我对她做的检查,我认为她乳房内的肿块应为淤血肿块或脂肪坏死,而不是乳腺癌。”
李中玉教授跟患者及其家属商量后,决定先不做手术,而是先暂时用中药治疗,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手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