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是佝偻病重灾区应科学精确补D
央广网哈尔滨8月1日消息(记者乔仁慧 通讯员李华虹 孙瑜淼)O型腿、X型腿、鸡胸、方颅、脊柱弯曲、手镯脚镯等,当这些情况或轻或重的出现在人身上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知道这些症状来源于佝偻病,但遗憾的是,佝偻病不及时治疗而导致的骨骼变形,是不可逆的,也就意味着一旦孩子因患上佝偻病而骨骼变形,这样的症状就会终其一生伴随佝偻病患者。怎样才能有效预防佝偻病,把疾病扼杀于萌芽之中?8月1日,在哈尔滨医大二院召开的全国佝偻病防治学术交流会上,专家对佝偻病的规范治疗、精确诊治、早期预防等问题进行研讨。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仰曙芬教授在会上指出,近些年,中国严重佝偻病发病率已逐年降低,但轻中度佝偻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特别是一年寒冷时间过长的北方,由于冬季漫长,儿童不能通过日照补充维生素D,加之儿童饮食的营养失衡、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过度“宅生活”的生活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导致了佝偻病的多发趋势。哈医大二院儿内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十多个佝偻病的患者。
患佝偻病的主因是维生素D的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使骨骼病变。佝偻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婴幼儿,最早期表现在神经系统,如多汗、烦躁、夜惊、爱哭闹。6个月后,开始影响骨骼发育,出现鸡胸、串珠肋、脊柱弯曲、方颅、手镯脚镯,患儿能行走后出现X型腿或O 型腿。医生指出,长期缺乏维生素D,还会容易患糖尿病、风湿病、多发硬化症甚至肿瘤。预防小儿佝偻病主要是靠晒太阳和额外补充维生素D。约有30%的婴幼儿因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导致佝偻病。
北方的环境污染,雾霾天气等让城市人的户外活动减少,孩子得不到充分的阳光照射,导致维生素D缺乏,就会引发佝偻病。仰瞩芬教授提醒家长们,预防佝偻病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晒太阳,通过日光照,人体可以自身合成维生素 D,也可通过药物补充,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量。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饮食营养结构的改变,孩子也深受家长的影响,喜欢在家宅着不出屋,出门就开车,上学放学车接车送,孩子们成为了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们担心孩子受到任何外界的伤害。盛夏时节,就会有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因为家长怕受到暴晒而皮肤过敏,让孩子宅在家里,享受空调的高等待遇,放弃天然的“日光浴”。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因为缺乏维生素D而患上佝偻病。就是这样的“先天不足”加上缺乏补充维生素D的“后天不足”,大多数北方城市的孩子成为了佝偻病的受害者。
哈医大二院儿内科任立红教授介绍,春夏之交是佝偻病患者就诊的最高峰时期。 在众多导致佝偻病发病的原因里,很容易被忽视的就是青春期生长时期的儿童,由于生长过速,也会患上佝偻病。今年少升初的12岁的男孩丁丁,在一学期内长了十公分,每个见到他的人都会说他明显的长高了,丁丁却在快速长高的过程中饱受痛苦,胳膊疼、腿疼、关节疼痛。医生提醒,身体骨骼快速发育的孩子,就一定要警惕佝偻病。因为儿童生长速度快,身体就需要维生素D更多,容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小儿佝偻病。
仰瞩芬教授在会上提出,补充维生素D,要从孕期就开始,孕妇及时补充,新生儿期间要补充,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也要进行实时监控,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特别注意的是,在哺乳期的孩子,妈妈缺少维生素D,孩子一般也就都会缺乏。所以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也要进行补充。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的宝宝、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少晒太阳的宝宝,都需要及时充分地补充维生素D。
来源网址